[发明专利]一种RH精炼过程快速深脱碳熔剂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80579.0 | 申请日: | 2011-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514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2 |
发明(设计)人: | 唐复平;李镇;王晓峰;马成;费鹏;林洋;吴春杰;孙涛;刘鹏飞;姜振生;孙群;辛国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C7/10 | 分类号: | C21C7/10;C21C7/068 |
代理公司: | 鞍山嘉讯科技专利事务所 21224 | 代理人: | 张群 |
地址: | 114000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rh 精炼 过程 快速 脱碳 熔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钢铁冶炼领域,尤其涉及一种RH精炼过程快速深脱碳熔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采用普通的BOF-RH-CC工艺生产超低碳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在RH内要想达到理想的碳浓度所需的时间太长,因此,为缩短在RH内时间,必须降低转炉出钢时的碳浓度,但是,随之而来的是钢水过分氧化和渣中FeO的增加,这对冷轧薄板的表面质量有不利影响。生产实践中要求RH脱碳处理前钢水[C]、[O]含量控制在[C]=250~350ppm;[O]f=450~550ppm,钢包温度1610~1630℃的范围内,这种条件下RH真空脱碳结束后钢水碳、氧含量均较低,这对真空脱碳和提高钢水纯净度是有利的,这是RH真空处理良好的初始钢水条件。RH处理前的[C]过高,在规定的时间内无法达到极低碳的要求。
在提高RH真空脱碳工艺基础研究方面,如提高RH的循环流量和钢水传质系数、RH真空槽体和浸渍管尺寸选择、真空度和抽气能力、钢水条件等,国内外已经开展过很多工作,为RH真空脱碳工艺的优化奠定了基础。如浦项光阳钢厂将插入管内径由450mm增至600mm后脱碳的效果。脱碳的表观速率常数Kc提高了30%左右,使钢中碳含量达到50ppm的水平所需时间缩短了5min以上,但插入管径的增大受真空室底面面积的制约,真空度(特别是脱碳初期)的提高对脱碳效果的影响也很明显,但是当碳含量降到20ppm后存在脱碳滞止现象,此时,通过增大环流量的方式促进脱碳效果并不明显。
促进脱碳可从两方面促进脱碳:增大环流量和体积传质系数。增大环流量的有效措施有扩大插入管内径和增加吹气量、降低真空室的压力,但是当碳含量降到20ppm后存在脱碳滞止现象,此时,通过增大环流量的方式促进脱碳效果并不明显。为获得碳含量小于10ppm的极低碳钢,可以考虑增大体积传质系数,由于增大反应物的传质系数并不容易,更可行的是增大反应界面的面积,如何扩大反应界面是提高反应速度的限制环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达到深脱碳的目的,人们开发出了微气泡法。例如,采用喷吹氢气向钢水增氢,进而利用真空脱氢产生的微气泡增大脱碳反应界面的面积,同时微气泡可以吸收钢中气体,粘附细小夹杂物,使其上浮与钢水分离,此种方法效果较好,但操作难度大,一旦操作不当易造成钢水增氢。因此,研究RH快速深脱碳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RH精炼过程快速深脱碳熔剂及其制备方法,适合各种低合金高强度钢以及特殊钢的精炼生产过程,实现钢水精炼碳含量低于0.0007%的目标,从而实现低成本、高效率洁净钢的生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RH精炼过程快速深脱碳熔剂,其各组份按重量百分比组成为:
增氧剂80-94%、扩散剂5-15%、粘结剂1-5%;
所述增氧剂为Fe2O3、Fe3O4、FeO、MnO中的一种或两种或两种以上;
所述扩散剂为CaCO3、MgCO3中的一种或两种。
所述粘结剂可选择常规粘结剂中的粘土、普通水泥、膨润土、水玻璃中一种或两种或两种以上。
其中增氧剂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溶解在钢水中增加活度氧的浓度,同时这种固体粉末氧源在钢液中的存在会增加脱碳反应的界面,有利于CO的形核、长大,从而促进脱碳反应。扩散剂在高温下分解产生CO2气体,气体膨胀可使脱碳溶剂爆裂,在钢液内引起强环流,促进增氧剂和扩散剂的充分扩散,另外CO2具有氧化性,在炼钢温度下也具有脱碳作用。
所述RH精炼过程快速深脱碳熔剂的制备方法,是将原料中各组份按所述重量百分比加在混料器中进行充分混合,混料时间在1-24h,混合后进行烘干处理,烘干温度80-200℃,烘干时间5-15小时,然后采用压球机压制成5-40mm的块状脱碳熔剂,脱碳熔剂成型后再次进行烘干处理,烘干温度100-200℃,烘干时间为12-20h,冷却后装入塑料袋中,包装要确保密封良好,防止潮湿,并在20天内使用。
所述组份中的Fe2O3、Fe3O4、FeO、MnO和CaCO3投料前需进行粉碎,粒度为0.01-1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鞍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鞍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8057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喷气织机综框位置调节器
- 下一篇:水泥基木屑复合声屏障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