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镁电解槽的启动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78266.1 | 申请日: | 2011-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301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02 |
发明(设计)人: | 周天华;姜宝伟;郭晓光;王石金;姚云广;周月坤;方晓春;吕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遵宝钛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5C7/06 | 分类号: | C25C7/06;C25C3/04 |
代理公司: | 遵义市遵科专利事务所 52102 | 代理人: | 林九如 |
地址: | 563204***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解槽 启动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镁电解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多极性镁电解槽的启动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电解法生产金属镁的多极性电解槽启动方法是:向具备启动条件的电解槽内加入预先配置好的高温电解质(约900℃),待电解质没过阴极1/3处直接开始逐步送直流电加热;继续加电解质至标准液位。该方法主要缺点有:①高温电解质直接冲击电解槽内衬,致使内衬的损坏;②从加入电解质至电解质没过阴极1/3处,正常情况下需耗时40分钟以上,电解质温度降低,电解槽底部容易结壳;③送直流电过程中,电解质液面以上的阳极温度偏高,阳极容易氧化损坏;④液面以上电极与液面以下电极受热程度不一样,使电极应力集中,甚至变形;⑤加电解质过程中,电解产生的氯气从导镁口溢出,造成污染。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多极性镁电解槽启动过程中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镁电解槽的启动方法,首先在多极性镁电解槽电解室底部及集镁室中部各设一组交流电极,两组电极单独控制,电解槽启动时,加入预先配置好的电解质,没过电解室底部交流电极,即开始送该电极交流电;继续加入电解质至阴极底部以下50mm~60 mm停止,加热至680℃~700℃并恒温4小时以上;接着加电解质至标准液位,待电解质没过集镁室中部的交流电极,即开始送该电极交流电,加热至700℃并恒温2天后直流启动。
镁电解槽交流启动的优势有:
1、电解质没过电解室交流电极即可送电升温,可采用800℃以下的电解质启动电解槽,避免内衬的骤热损坏;同时电解槽底部不易结壳。
2、电解质液面未接触电极即恒温4小时以上,充分预热了直流电极,极大地减小了电解质未浸没电极前由于直流生成热过大导致电极应力集中,有利于延长电极使用寿命。
3、由于没有送直流电,液面以上阳极温度不致太高,氧化不会太严重;同时不会产生氯气污染环境。
4、高恒温电解质对电解槽内各部位均匀预热,进一步对电解槽内衬脱水,获得较好的直流启动条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镁电解槽的启动方法示意图。
图中:1—电解室、2—集镁室、3—阴极、4—交流电极、5—标准液位。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内容作进一步详说
一种镁电解槽的启动方法,首先在多极性镁电解槽电解室1底部及集镁室2中部各设一组交流电极4,两组电极单独控制,电解槽启动时,加入预先配置好的电解质,没过电解室1底部交流电极4,即开始送该电极交流电;继续加入电解质至阴极3底部以下50mm~60 mm停止,加热至680℃~700℃并恒温4小时以上;接着加电解质至标准液位5,待电解质没过集镁室2中部的交流电极,即开始送该电极交流电,加热至700℃并恒温48小时后直流启动。
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启动电解槽,电解槽底部基本上没有结壳,产镁汇聚良好,阴极电流分布均匀,测量各阳极电流分布均满足要求并且相差不大于0.1 kA,效果较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遵宝钛业有限公司,未经遵宝钛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7826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