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生态桶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77216.1 | 申请日: | 2011-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513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15 |
发明(设计)人: | 马伟芳;郭浩;叶建东;丁志伟;韩东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可持续发展促进会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3/32;C02F3/34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朱琨 |
地址: | 100084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态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保污水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生态桶。
背景技术
污水处理技术可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一级处理主要为污水的预处理过程,二级主要为生物处理过程,三级为深度处理过程,三级处理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和溶解性物质,脱氮除磷属于三级处理过程。氮的去除一般是通过生物硝化、反硝化的作用,即无机氮先通过延时曝气氧化成硝酸盐,再经过厌氧环境反硝化转化成氮气,从而达到去除的目的,其工艺结构复杂,条件控制要求严格,运行成本较高。磷的去除通常采用化学沉淀的方法,向污水中加入铝盐或铁盐及石灰,形成磷酸铝沉淀,一旦投药量控制不好,极易对环境形成二次污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缺陷公开了一种生态桶,它的结构如下:
进水管位于桶体的底部的一侧,分别与桶体预留的进水管管孔和布水管密封连接;进气管位于桶体的底部的另一侧,分别与桶体预留的进气管管孔和曝气管密封连接;曝气管位于桶体的底部,布水管小孔均匀分布在布水管上,曝气管小孔均匀分布在曝气管上;净化段承托层水平设置在桶体中,粗砂层、细砂层和草炭土层自下而上依次设置在净化段承托层上,净化段承托层小孔均匀分布在净化段承托层上。
溢流槽位于桶体最上方,出水管与桶体预留的出水管管孔密封,溢流槽与出水管连接,在出水管上加装水表,溢流槽的内边和外边分别为三角堰和桶体。
锥型斗安装在桶体的下方,排泥管安装在锥型斗的底部,排泥管与锥型斗预留的排泥管管孔密封,排泥阀安装在排泥管上。
通气管竖直装配在净化段承托层的上部,通气管小孔均匀分布在通气管上。
所述曝气管为环形管。
所述三角堰为圆环状。
所述布水管小孔、曝气管小孔、净化段承托层小孔和通气管小孔的形状为圆形。
所述通气管的数量为4个。
所述进水管上加装止回阀,以防止断水时污水回流。
所述进气管上加装止回阀,以防止断气时污水回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生态桶利用生态处理污水的方法,简化了传统污水脱氮除磷繁琐的生物和化学过程,并且降低了深度处理的成本,使污水在一种类似自然生态环境的桶中得到有效处理,并以稳定的出水水质满足回用要求,既节约了大量的水资源,又美化了环境,其种植的观赏类植物同样具有很好的景观美学效果,具有较高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生态桶结构图;
图2为布水管开孔位置示意图;
图3为曝气管开孔位置示意图;
图4为净化段承托层平面开孔位置示意图;
图5为净化段滤料布置方式示意图;
图6为通气管开孔位置示意图;
图7为三角堰结构图;
其中1-桶体;2-进水管;3-布水管;4-进气管;5-曝气管;6-出水管;7-排泥管;8-净化段承托层;9-溢流槽;10-锥型斗;11-布水管小孔;12-曝气管小孔;13-净化段承托层小孔;14-粗砂层;15-细砂层;16-草炭土层;18-通气管;19-通气管小孔;24-三角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
桶体1为圆柱体,它由厚为5mm的不锈钢钢板制成,直径为2000mm。
进水管2为DN50不锈钢钢管,它位于桶体1的底部的一侧,分别与桶体1预留的进水管管孔和布水管3密封连接;进水管2上加装DN50止回阀,以防止断水时回流。
布水管3为四根角度成90°垂直交叉的DN40不锈钢钢管,长度均为800mm,并由四通管件连接,布水管3上均匀的钻直径为5mm的布水管小孔11。
进气管4为DN25不锈钢钢管,它位于桶体1的底部的一侧,分别与桶体1预留的进气管管孔和曝气管5密封连接;进气管4上加装DN25止回阀,以防止断气时污水回流。
曝气管5为环形管,位于桶体1的底部,它由DN25的不锈钢钢管弯曲而成,直径为1200mm,曝气管5上均匀的钻直径为2mm的曝气管小孔12。曝气管5需和进气管4连接并密封。
粗砂层14、细砂层15和草炭土层16自下而上依次设置在净化段承托层8上,其中:粗砂层14厚为200mm,装有粒径为8-10mm的石英砂,细砂层15厚为200mm,装有粒径4-6mm的石英砂,草炭土层16厚为200mm,装有草炭土,草炭土层16栽植水芹、水葱、水竹、美人蕉等脱氮、除磷能力强且根系发达的观赏类植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可持续发展促进会,未经北京市可持续发展促进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7721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大掺量磨细矿渣混凝土激发稳定剂
- 下一篇:虚拟对象操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