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功能集箱装配架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70276.0 | 申请日: | 2011-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900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8 |
发明(设计)人: | 任艳明;顾卫红;孙厚彬;陈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锅炉厂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B11/00 | 分类号: | B25B1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信好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49 | 代理人: | 张妍 |
地址: | 200245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功能 装配 | ||
1.一种多功能集箱装配架,适用于锅炉集箱中若干长管接头(18)与集箱本体(19)的装配,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架包含:
配合设置的加衬型钢及若干手铐板,其在装配过程中固定支撑所述集箱本体(19);
在集箱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的若干个外围框架,其在装配过程中通过尺寸或设置位置的调整,来固定支撑尺寸相匹配的所述若干长管接头(18);
所述加衬型钢的设置位置,与所述若干外围框架底部、容纳所述集箱本体(19)放置的缺口位置对应匹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多功能集箱装配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衬型钢是横置于地面的H型钢(1),钻好管孔的所述集箱本体(19)被放置在所述H型钢(1)之上,并调整其管孔方位;
所述手铐板包含两个集箱压板(6)及若干交错压板(16),其各自呈倒置的U型结构并分别扣设在所述集箱本体(19)上,并且所述集箱压板(6)、交错压板(16)在其各自向下的开口底部,与所述H型钢(1)固定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多功能集箱装配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两个集箱压板(6),分别对应设置在所述集箱本体(19)上不与长管接头(18)连接的两个端部位置;
所述若干交错压板(16),分别在两个集箱压板(6)之间、对应所述若干长管接头(18)中间交错布置的位置,间隔设置在所述集箱本体(19)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多功能集箱装配架,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交错压板(16),进一步包含两个拼板(161),其由若干销钉(162)连接形成所述倒U型结构;并且,所述两个拼板(161)不在同一平面,由销钉(162)的长度来控制该两个拼板(161)平行布置的间隔距离。
5.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多功能集箱装配架,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外围框架,是底部留有缺口的方框结构,其环绕所述长管接头(18)的外边缘设置;所述外围框架包含对应焊接的若干槽钢,有:
竖直有间隔布置的两个第一槽钢(7);
水平设置的至少一个第二槽钢(8),其至少固定连接了两个第一槽钢(7)的上部;设置多个第二槽钢(8)时,其在两个第一槽钢(7)之间有间隔地布置;以及,
水平设置的两个第三槽钢(5、14),其各自有一端分别与其中一个第一槽钢(7)的底部连接;两个第三槽钢(5、14)的另一端有间隔地相对设置,并与所述H型钢(1)配合,形成了该外围框架上容纳所述集箱本体(19)的所述缺口位置;
相邻外围框架之间选择设置若干斜拉杆槽钢(17);每个斜拉杆槽钢(17)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其中一个外围框架的顶部,以及与之相邻的另一个外围框架的底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多功能集箱装配架,其特征在于,
每个外围框架的底部还设置有若干相连接的翻转槽钢(4)和筋板(2、3);每个所述筋板(2、3)分别与所述第三槽钢(5、14)及所述H型钢(1)固定连接;
所述若干翻转槽钢(4)分别与水平地面成一定的倾斜角度,通过一侧的所述翻转槽钢(4)与地面接触,使该装配架翻转变位;
所述翻转槽钢(4)上还设有帮助集箱吊运的若干开孔。
7.如权利要求6所述多功能集箱装配架,其特征在于,
翻转后,所述装配架翘起的部分与地面之间还设置有防止装配架倾倒的若干支撑槽钢(15);沿集箱的长度方向设置的多个所述支撑槽钢(15)分别是单段槽钢。
8.如权利要求7所述多功能集箱装配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装配架还设置有若干第四槽钢(9),其沿集箱本体(19)的长度方向与地面平行设置,分别固定连接了若干外围框架上同一位置的槽钢;
对于每个外围框架,所述第四槽钢(9)在槽钢与槽钢之间,或槽钢与长管接头(18)的管排之间进行联接和支撑。
9.如权利要求8所述多功能集箱装配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装配架还包含沿集箱长度方向设置的若干槽钢,有:
第五槽钢(12),其与第一槽钢(7)固定连接,并设置在长管接头(18)的管排面与该第一槽钢(7)之间,来保持管排侧面的平整度;
第六槽钢(13),其与第三槽钢(14)固定连接,并设置在长管接头(18)朝下的管口与该第三槽钢(14)之间,对管排进行支撑。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多功能集箱装配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装配架还设置有若干第一扁钢(10)和第二扁钢(11),其中:
第一扁钢(10)在水压试验后钻刮长管接头(18)余量及坡口时,穿插设置在长管接头(18)的管排间对管排进行支撑;
所述第二扁钢(11)与外围框架上相应的槽钢连接,并连接所述第一扁钢(10)对其进行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锅炉厂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锅炉厂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70276.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