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产生红外线光的无极灯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63046.1 | 申请日: | 2011-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466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9 |
发明(设计)人: | 陈启彰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敬昕 |
主分类号: | H01J65/04 | 分类号: | H01J65/04;H05B41/14;H01J61/30;H01J61/56;H01J61/12;G03B15/05 |
代理公司: | 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3113 | 代理人: | 何为;李宇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市***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产生 红外线 无极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照明装置,特别是一种可产生红外线光的无极灯。
背景技术
[0002] 为防堵及追踪犯罪事件,监视摄影机的安装已成为居家安全不可或缺的装置,摄影机摄影时需有充足的照明以提供清晰的摄像效果,因此,监视摄影机的邻近处通常会加设有辅助照明灯具,以在照明不足的地方或夜间时作为辅助照明之用。
再者,因LED技术的突飞猛进,现今监视摄影机所加设的辅助灯的灯源大多是可产生红外线的LED灯,但因LED灯的光效低、功率小,实施时通常需将多数个LED集中以提供充足的照度,造成耗电量高、发热量亦高的缺点,实非为一适当的辅助照明装置。
另一方面,无电极电磁感应灯(简称无极灯,High-frequency Plasma Electrodeless Discharge Induction Lamp)系一种应用气体放电原理及高频电磁感应原理所产生的灯具,相较于传统的白炽灯泡,因无极灯不具有限制光源寿命的组件(钨丝),故其使用寿命亦长达数万小时,又,无极灯具有光效高、光衰小、发热量低…等众多优点,故成为极佳的绿色照明光源﹔因此,若能将无极灯应用在监视摄影机的辅助照明装置中,不但可使辅助照明的设置费用大为降低,且具有耗电量低、使用寿命更长等诸多优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产生红外线光的无极灯,以在光线不足或夜间时提供监视摄影机作为辅助照明灯具。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第一种技术方案为:一种可产生红外线光的无极灯,连接一外部电源,该无极灯包括:一灯头结构,包含一壳座及固接于该壳座的一电接头,该电接头电性连接所述外部电源;一灯管,设置在该灯头结构上;一镇流器,安置在该壳座内部并电性连接该电接头,该镇流器具有一变频单元,该变频单元能够将所述外部电源转换成一预定频率电压;一耦合器,包含套接该灯管的一环状铁芯及缠绕该环状铁芯的一导电线圈,该导电线圈接受该预定频率电压输入并透过该环状铁芯在该灯管内建立一磁场;以及一工作气体,填充于该灯管内部,并受该磁场激发而辐射出一红外线光。
该灯头结构更包含一顶盖,该顶盖固接在该壳座上,且插接有该灯管。
该灯管包含一U形管段及横接在该U形管段之间的一直管段,且该环状铁芯圈绕在该直管段的外部。
该镇流器更包含有一导线,该导线的一端电性连接该导电线圈。
该工作气体包含一惰性气体及一水银蒸气。
该红外线光的波长为780nm以上。
该无极灯所耗费的功率在0.8瓦特以下。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第二种技术方案为:一种可产生红外线光的无极灯,连接一外部电源,该无极灯包括:一壳座;一灯管,设置在该壳座内;一镇流器,电性连接所述外部电源,该镇流器具有一变频单元,该变频单元能够将所述外部电源转换成一预定频率电压;一耦合器,包含套接该灯管的一环状铁芯及缠绕该环状铁芯的一导电线圈,该导电线圈接受该预定频率电压输入并透过该环状铁芯在该灯管内建立一磁场;以及一工作气体,填充于该灯管内部,并受该磁场激发而辐射出一红外线光。
上述第二种方案中的灯管为呈封闭状态的一环形透光壳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可产生红外线光的无极灯利用镇流器的变频单元而将外部电源调整成一预定频率电压,该预定频率电压透过耦合器后可激发出一磁场,在该磁场下,灯管内部的工作气体会被激发而辐射出波长在780nm以上的红外线,且耗电量仅在0.8瓦特以下,为一耗电量低的红外线照明灯具,更增加了本发明的实用性及经济性。
附图说明
图1 系本发明可产生红外线光的无极灯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2 系本发明可产生红外线光的无极灯的组合剖视图;
图3 系本发明可产生红外线光的无极灯的应用示意图;以及
图4 系本发明可产生红外线光的无极灯的第二实施例。
标号说明:
1 可产生红外线光的无极灯; 2 监视摄影机;
10 灯头结构; 11 壳座;
12 电接头; 13 顶盖;
20 灯管; 21 U形管段;
22 直管段; 30 镇流器;
31 变频单元; 40 耦合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敬昕,未经陈敬昕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6304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太阳能电场模块的保护膜
- 下一篇:一种稳定连续的聚四氟乙烯纤维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