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信用户细分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62612.7 | 申请日: | 2011-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462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严道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龙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24 | 分类号: | H04L12/24;G06N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665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信用户 细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计算机软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信用户细分方法,及该方法在商业智能软件的应用。
技术背景
随着电信市场的逐步开发,竞争日趋激烈,电信运营商的经营模式逐渐从“技术驱动”向“市场驱动”、“客户驱动”转化。这就要求运营商要采取以“客户为中心”的策略,根据客户的实际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解决方案。由于电信市场的规模庞大,客户的背景、收入、年龄、教育程度、行为特征的不同,对电信业务的需求也呈现多层次、个性化、差异化的趋势,因此必须根据客户的特点对客户进行细分,并在此基础上对不同的细分市场提供有针对性的差异化服务。
发明内容
数据挖掘的常用算法有人工神经网络、遗传算法、决策树算法、聚类算法、粗糙集方法等,在电信领域里常用于业务预测、客户的呼叫模式分析、大客户特征的识别、客户群体的细分、客户流失的预测与控制等
基于上述分析,本发明设计了一种电信用户细分方法。
为了实现发明目的,采用的技术原理如下:
方法采用系统聚类算法及RBF神经网络。
对于样本的聚类,系统聚类法是统计学聚类分析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而对于聚类的泛化,本发明选用了训练速度快,预报精度高的RBF神经网络作为 模型的核心算法。
系统聚类法的基本原理是:
①将n个样本或指标各自看成一类,得到n个类;
②计算样本(或指标)之间的亲疏程度,也就是它们的距离;
③将亲疏程度最高(即距离最近)的两类合并为一类,形成一个新的类;
④考虑合并后的类与其他类之间的亲疏程度,再进行合并。重复这一过程,经过n-1次合并后,所有的样本(或指标)成为一类;
⑤聚类图,将上述合并的全部聚类过程用直观图画出;
⑥决定类的个数,并由上述步骤得到相应的聚类分析结果。
RBF神经网络是将多变量插值的径向基函数RBF(Radial Basis Function)应用于神经网络设计而构成的,其结构与多层前向网络相似。构成RBF神经网络的基本思想是:用RBF作为隐单元的“基”构成隐含层空间,这样就可将输入矢量直接(即不通过权连接)映射到隐含层空间。当RBF的中心点确定后,这种映射关系也就确定了,而隐含层空间到输出空间的映射是线性的,即网络的输出是隐单元输出的线性加权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客户细分聚类模型的体系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电信行业的特性,将客户细分聚类模型分为数据获取、数据存储和数据访问三层,如图一所示。
数据获取层:将BOSS(Business Operation SupportSystem)、MIS(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OA(OfficeAutomatization)和其它外部来源数据中进行抽取、清洗、转换,并加载到数据仓库。
数据存储层:实现对电信业数据仓库中数据和元数据的集中存储与管理,并可根据需求建立面向部门和主题的数据集市。
数据应用层:实现对数据仓库中数据的分析与处理,进行数据挖掘,建立客户细分模型,形成市场经营和决策工作所需要的科学、准确、及时的业务信息和知识。
在数据应用层,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建立相应的聚类模型,得到不同的RBF神经网络的模型参数,进行训练得到不同的细分结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龙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龙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6261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机油瓶导流内盖
- 下一篇:一种新的基于特征向量的中文Web文档表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