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板材成形极限的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57938.0 | 申请日: | 2011-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845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1 |
发明(设计)人: | 郎利辉;刘宝胜;蔡高参;李慧丽;杜平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B21D26/021 | 分类号: | B21D26/021;B21D26/027;B21D26/031 |
代理公司: | 北京永创新实专利事务所 11121 | 代理人: | 赵文利 |
地址: | 10019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板材 成形 极限 装置 | ||
1.一种提高板材成形极限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装置、下凹模、流体压力产生装置A、流体压力产生装置B、溢流阀A和溢流阀B;
板材位于上模装置和下凹模之间;上模装置中的具体部件内部设有型腔,型腔侧面设置有注液孔B,注液孔B和型腔接通,注液孔B的外端口与流体压力产生装置B连接,流体压力产生装置B中的低压腔连接溢流阀B;上模装置中与板材接触的成形模内部还设有冷却水孔;下凹模内部空腔形成下凹模型腔,下凹模内设置有加热单元,下凹模底面设置有注液孔A,注液孔A和下凹模型腔接通,注液孔A的外端口与流体压力产生装置A连接,流体压力产生装置A中的低压腔连接溢流阀A。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板材成形极限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型腔的内部形状根据板材零件所需的成形形状确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板材成形极限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热单元为加热管、加热丝或者其他加热元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板材成形极限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流体压力产生装置A、流体压力产生装置B为增压器、倍加器、放大器、手动泵、电动泵、普通油缸、伺服油缸、普通气缸、伺服气缸、数字油缸或数字气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板材成形极限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流体压力产生装置A、流体压力产生装置B向下凹模型腔、型腔提供的流体介质为油、气体、玻璃胶或者陶瓷颗粒。
6.根据权利要求1、3、4、5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提高板材成形极限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模装置具体为:压边圈、背压型腔、密封圈和凸模;压边圈置于下凹模的上部,压边圈中间为中空结构,与下凹模的下凹模型腔同轴且孔径相同,凸模的一端位于压边圈中空结构内部,与压边圈之间形成背压型腔,压边圈上设置有注液孔B,注液孔B和背压型腔连接,注液孔B外端口和流体压力产生装置B连接,凸模内设置有冷却水孔,密封圈安装在压边圈上,防止背压型腔内的高压液体外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提高板材成形极限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密封圈为高温密封圈。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提高板材成形极限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背压型腔内的高压液体压力小于下凹模型腔内的高压液体压力。
9.根据权利要求1、3、4、5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提高板材成形极限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模装置具体为:成形凹模和成形凹模型腔;
成形凹模置于下凹模的上部,成形凹模内部设有凹形空腔,凹形空腔形成成形凹模型腔,成形凹模分别设置有冷却水孔和注液孔B,注液孔B和成形凹模型腔接通,注液孔B外端口与流体压力产生装置B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提高板材成形极限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成形凹模型腔内的高压液体压力小于下凹模型腔内的高压液体压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57938.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群孔热响应测试系统
- 下一篇:无线通信的功率决策导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