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工业尾气能源化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56266.1 | 申请日: | 2011-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667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07 |
发明(设计)人: | 郭颖;许敬亮;袁振宏;庄新姝;徐惠娟;梁翠谊;张宇;亓伟;王琼;王忠铭;吕鹏梅;李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01D53/84 | 分类号: | B01D53/84;B01D53/62;C10G3/00;C12P7/08;C12P7/54;C12P7/64;C12R1/89;C12R1/145;C12R1/01 |
代理公司: | 广州科粤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001 | 代理人: | 刘明星;莫瑶江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工业 尾气 能源 系统 | ||
1.一种工业尾气能源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CO2吸收装置(1),CO2吸收装置(1)分别与N2分离装置(13)、CO2分离装置(2)和第一除氧柱(7)连接,第一除氧柱(7)还分别与合成气发酵菌株生长罐(8)和合成气发酵菌株发酵罐(10)相连,CO2分离装置(2)与微藻培养装置(3)、微藻及微藻培养液分离装置(4)、微藻分离装置(5)、微藻提取柴油反应器(6)和柴油输出管道依次连接,微藻培养装置(3)和微藻及微藻培养液分离装置(4)之间还连有微藻培养液返回管道,微藻分离装置(5)与第二除氧柱(12)、合成气发酵菌株生长罐(8)、乙酸分离装置(9)、合成气发酵菌株发酵罐(10)、乙醇分离装置(11)和乙醇输出管道依次连接,乙酸分离装置(9)与合成气发酵菌株生长罐(8)之间还连有合成气发酵菌株培养液返回管道,合成气发酵菌株发酵罐(10)与乙醇分离装置(11)之间还连有菌体、培养液返回管道,乙酸分离装置(9)的乙酸输出端口分别与乙酸输出管道和经乙酸返回管与微藻培养装置(3)相连,合成气发酵菌株发酵罐(10)还通过CO+CO2返回管道与CO2吸收装置(1)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尾气能源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CO2吸收装置(1)为含有单乙醇胺,二乙醇胺,三乙醇胺或SelexolTM作为吸收溶剂的CO2吸收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尾气能源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藻培养装置(3)为封闭式光生物反应器,该封闭式光生物反应器具有能接收外界CO2的开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业尾气能源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封闭式光生物反应器为发酵罐式光反应器,管式光反应器或板式光反应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尾气能源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藻分离装置(5)为离心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尾气能源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藻及微藻培养液分离装置(4)、乙酸分离装置(9)和乙醇分离装置(11)为能实现微藻与微藻培养液分离、乙酸分离和乙醇分离的过滤装置、微滤装置、超滤装置或离心分离设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尾气能源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除氧柱(7)和第二除氧柱(12)为通过高温铜催化剂去除氧的除氧柱或通过钯或铂氧化物和H2反应去除氧的除氧柱。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尾气能源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合成气发酵菌株生长罐(8)为升流式生物反应器、连续搅拌釜式反应器、滴流床厌氧反应器或鼓泡式厌氧反应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尾气能源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合成气发酵菌株发酵罐(10)为升流式生物反应器、连续搅拌釜式反应器、滴流床厌氧反应器、鼓泡式厌氧反应器或膜反应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56266.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厚度侦测功能的安全碎纸机
- 下一篇:活塞运动的判断方法及装置、呼吸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