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灰水低碳处理回用工艺的改良型调节池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47641.6 | 申请日: | 2011-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493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23 |
发明(设计)人: | 柴宏祥;何强;方俊华;张婷婷;梁建军;吴正松;彭述娟;赵芳;徐海燕;邓轲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1/00 | 分类号: | C02F1/00;B01D36/04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50123 | 代理人: | 康海燕 |
地址: | 400030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灰水低碳 处理 用工 改良 调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与资源化、节能减排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调节池改良技术。
背景技术
灰水处理回用,目前主要借鉴《建筑中水设计规范》(GB50036-2002)(以下简称《规范》)。《规范》6.1.1提出:“当以优质杂排水或杂排水作为中水原水时,可采用以物化处理为主的工艺流程,或采用生物处理和物化处理相结合的工艺流程”。并推荐了图4、图5和图6显示的三种工艺。
从《规范》推荐的3种工艺可知,原水在进行处理之前,均需设置格栅和调节池。
《规范》6.2.3给出了格栅的设计要求,具体如下:
中水处理系统应设置格栅,格栅宜采用机械格栅。格栅可按下列规定设计:
1 设置一道格栅时,格栅条空隙宽度小于1Omm;设置粗细两道格栅时,粗格栅条空隙宽度为10~20mm,细格栅条空隙宽度为2.5mm。
2 设在格栅井内时,其倾角不小于60°。格栅井应设置工作台,其位置应高出格栅前设计最高水位0.5m,其宽度不宜小于0.7m,格栅井应设置活动盖板。
《规范》6.2.5给出了调节池的设计要求,具体如下:
调节池可按下列规定设计:
1 调节池内宜设置预曝气管,曝气量不宜小于0.6m3/m3.h。
2 调节池底部应设有集水坑和泄水管,池底应有不小于0.02的坡度,坡向集水坑,池壁应设置爬梯和溢水管。当采用地埋式时,顶部应设置人孔和直通地面的排气管。 注:中、小型工程调节池可兼作提升泵的集水井。
从《规范》可知,传统灰水处理工艺主要存在以下3个问题:
1、需在建筑与小区内设置格栅,灰水处理运行时,会有源源不断的栅渣产生,会影响建筑与小区的空气环境。
2、在调节池内设置了预曝气管,如此调节池内会随时排出废气污染建筑与小区的控制环境;调节池内废水经过预曝气后,可沉降颗粒会排入后续处理工艺,加重后续处理工艺的负荷;需要预曝气管及鼓风设备,以及长期运行能耗。
3、污泥处理处置问题。在《规范》推荐的3种处理工艺中,均会产生大量的剩余污泥,按照常规污泥处理处置方法,这些污泥会在灰水处理过程中统一收集,然后就地处理处置,或外运处理处置,因此建筑与小区内灰水处理设施会长期有暴露在空气中的污泥,直接影响到建筑与小区的空气环境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灰水传统处理工艺中的弊端,通过对调节池进行改良,以解决工艺中隔栅、预曝气、污泥处置等问题,从而降低工程投资和运行成本,提高灰水处理效能,降低灰水处理设施对建筑与小区周边环境的影响。
本发明提出用于灰水低碳处理回用工艺的改良型调节池,其技术方案如下:
其具有调节池池体,调节池池体上部一侧设置进水管,另一侧设置出水管。其中,在调节池池体内靠近进水部分的池底下沉一部分空间,形成贮泥槽;调节池池体靠近出水部分的池底朝向贮泥槽倾斜,具有5%坡度;在调节池体的出水管管口上设置有毛发聚集器。在调节池池体顶部盖有调节池盖板,并接出立式通气管。
毛发聚集器为现有技术,这里选用过滤筒或过滤网结构,有效过水面积应大于连接管截面积的3倍,孔径宜采用3-5mm。最好具有反洗功能和便于清污的快开结构,过滤筒(网)应采用耐腐蚀材料制造。
本发明在灰水低碳处理回用工艺中,对传统的调节池进行了以下改良:
取消传统中水处理工艺中的预曝气管,如此可以使原水中的高比重污染物沉降于贮泥槽中,同时减轻了后续处理工艺的处理负荷,既节省了预曝气管的工程投资和日常运行能耗,也减轻了后续处理工艺的运行负荷。
在改良型调节池中增设了贮泥槽,贮泥槽一方面沉降原水中比重大的初沉污泥,另一方面,用于沉降灰水后续处理工艺产生的剩余污泥。初沉污泥和剩余污泥在贮泥槽中集中沉淀,待贮泥槽中的污泥达到设计容积后,由市政吸粪车统一外运处理。因此取消传统中水处理工艺中的格栅,既降低了灰水低碳处理过程的污泥处理处置的工程投资和运行费用,也降低了污泥处理处置过程对建筑与小区的环境影响。
在改良型调节池的出水增设了毛发聚积器,可以避免原水中的颗粒物和漂浮物对后续处理工序的堵塞影响。
在改良型调节池中增设了调节池盖板和立式通气管,其作用在于:调节池内贮存了初沉污泥和剩余污泥,这些污泥发酵后会产生甲烷和二氧化碳等气体,改良型调节池中增设了调节池盖板和立式通气管后,产生的废气不会直接外排影响到建筑与小区的空气环境,而是通过立式通气管在高空外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未经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4764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