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聚烯烃改性增强材料及其研制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47564.4 | 申请日: | 2011-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076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05 |
发明(设计)人: | 何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绵阳立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23/00 | 分类号: | C08L23/00;C08K9/10;C08K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211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烯烃 改性 增强 材料 及其 研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分子材料的研制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聚烯烃改性增强材料的研制方法。
背景技术
热塑性聚烯烃废旧制品是循环经济宝贵的可再生资源,应很好地利用它。然而传统的简单分类—清洗、破碎(或加以简单造粒)后直接加入新原料中使用的原始回用方式,不但不能使其合理地新生成为有益资源,相反还会因其性能、质量已经下降,在和新树脂混用后,造成新制产品性能迅速下降、寿命缩短,很快损坏,形成更快更多地生成废旧制品的不良循环,既浪费旧塑料资源,还给环保工作带来更大的压力和困难。
使用非金属矿粉体材料对高分子材料进行填充属性的工作本已相当普遍。然而纵观国内,由于行业传统思维方式的局限,高分子材料行业对非矿粉材料的应用仍然停留在简单的一元(即使用单一的非矿品种)填充方式上,对于造成改性材料性能的质量不稳定的原因,也仅停留在材料活化度方面的研究上。都未见有:对不同产地的同种非矿材料间,因地质或条件不同,致其品质性能有较大差异,而对高分子改性材料性能和质量稳定性影响很大的研究报道,更未见有在此基础上,通过优选不同品种、形态、性能和规格的超微细非金属矿粉体,搭配组成多元复合增强体系的方式对高分子材料进行改性增强,从而提高性能及质量稳定的改性增强材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情况展开研制工作,要达到摈弃废旧聚烯烃回收品传统、原始的回收方式,将其再生制为综合性能较好的共混型聚烯烃复合树脂,并运用活性非金属矿粉复合增强体系材料对它进行增强改性,得到全新的共混型聚烯烃改性增强材料。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聚烯烃改性增强材料,它由聚烯烃塑料废旧制品和非金属矿粉加工制成。
它摈弃了传统原始的聚烯烃废旧制品的回用方式,研究科学、合理的回收再生技术方法,将其再生为性能更高、综合性能较好的共混型聚烯烃再生复合树脂,并作为项目的基础树脂使用;通过对非金属矿材料材质、性能的深入研究,优先相应的非金属矿粉体,设计组成独特的非矿粉多元复合增强体系;通过开展多组分复合活化剂体系对非矿复合增强体系的活化和树脂预包覆新工艺技术的研究,抽取活性非金属矿复合增强材料;共混聚烯烃再生复合树脂与活性非矿复合增强材料结合,抽取新型共混型聚烯烃改性增强材料及母料的配方及成粒工艺技术研究。
一种聚烯烃改性增强材料的制备方法,它采用以下步骤制作而成:
1)制作共混型聚烯烃再生树脂:
a.聚烯烃塑料废旧制品回收,分类、细化分级处理形成基料;
b.基料重组暨助剂组合配方设计,计量、共混合;
c.在挤出机中熔融共混并得到相容性、成核性等技术处理;
d.挤出冷却切粒,得到共混型聚烯烃再生复合树脂;
e.质量检测、判定,计量包装入库待用;
2)制作活性非矿粉增强粉体系材料:
a.非金属矿粉筛选;
b.非金属矿粉复合增强体系配方设计,计量、共混合;
c.在活化机中进行活性处理暨预包覆处理;
d.机搅冷却,制得活性预包覆非矿粉复合增强粉体系材料;
e.质量检测、判定,计量包装待用;
3)制作共混型聚烯烃改性增强材料:
a.共混型聚烯烃再生树脂与活性非矿粉增强粉体系材料暨助剂共组合配方设计,计量、共混合;
b.经熔融共混挤出造粒,成为新型、共混型聚烯烃改性增强材料;
c.质量检测、判定,计量包装。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能科学合理的开展利废利旧、循环利用已报废的聚烯烃类产品,又能减少环境污染,促进环保工作,还能节省大量全新能源,大幅度降低原材料成本,具有高强度、高耐磨、抗冲击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参阅图1,首先,优选不同品种、形态、性能和规格的超微细非矿材料粉体,组成多元复合增强体系,研究双组分、多组分复合活化性体系,在超强机械化学力作用下的活化及树脂预包覆新工艺,制得活性非矿粉复合体系增强材料。
其次,聚烯烃塑料废旧品经分类、细分化分级得到不同品种品级的塑料基料,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基料组成混合体系,与助剂配合,在熔融挤出造粒过程中经相容性成核性技术处理,得到共混型聚烯烃再生复合树脂,所得的共混型聚烯烃再生复合树脂与活性非矿粉复合增强体系材料匹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绵阳立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绵阳立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4756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