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来散除热源所产生热量的散热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47213.3 | 申请日: | 2011-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911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1 |
发明(设计)人: | 黄家峰;李艾璁;游政锦;陈顗丞 | 申请(专利权)人: |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陈小雯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来 热源 产生 热量 散热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散热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多条散热路径以提高散热效率的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电子装置逐渐迈向轻薄短小的设计趋势,且其整体的散热效能与电子装置的操作效能息息相关。传统的散热装置由一散热模块以及一热管所组成。该散热模块可包含有一风扇与一散热鳍片组。该热管的两端分别搭接于一热源以及该散热模块的该散热鳍片组,因此该热源所产生的热量可通过该热管传递至该散热鳍片组,并利用该风扇辅助加速散逸自该热管传递至该散热鳍片组的热量。传统散热装置以单一散热路径传递热量,其散热效能无法有效地散逸薄型电子装置(例如薄型笔记型电脑)所产生的热量。传统的改善方式可于热源上设置一均热板,用于加速传递热能至散热模块的效率,然而均热板的价格昂贵,不符合消费性电子产品大量量产的需求,且额外增设均热板也占用电子装置的内部机构空间,故如何设计出体积小又具有较佳散热效率的散热装置即为现今电子产业亟需努力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多条散热路径以提高散热效率的散热装置,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为达上述目目的,本发明揭露一种散热装置,其包含有一散热模块,其用以散逸热量,以及一热管,其包含有一第一端区段、一中间区段与一第二端区段,该中间区段介于该第一端区段与该第二端区段之间,该第一端区段、该中间区段与该第二端区段分别设置于该热源与该散热装置上,以使该热源所产生的热量依循不同条散热路径分别传递至该散热装置。
本发明另揭露该散热模块包含有一散热鳍片组与一风扇单元,该热管设 置于该散热鳍片组上,该风扇单元用来散逸自该热管传递至该散热鳍片组的热量。
本发明另揭露该热管的该中间区段设置于该热源上,且该热管的该第一端区段与该第二端区段分别设置于该散热模块上,该热源所产生的热量经由该中间区段分别传递至该第一端区段以及该第二端区段,用于利用该散热模块散逸该热量。
本发明另揭露该热管的该第一端区段与该第二端区段设置于该热源上,且该热管的该中间区段设置于该散热模块上,该热源所产生的热量经由该第一端区段以及该第二端区段分别传递至该中间区段,用于利用该散热模块散逸该热量。
本发明另揭露该热管的该中间区段包含两区域,该热管的该第一端区段与该第二端区段分别设置于该热源以及该散热模块上,该热管的该中间区段的一区域设置于该热源上,且该热管的该中间区段的另一区域设置于该散热模块上,该热源所产生的热量经由该第一端区段以及该中间区段的该区域分别传递至该中间区段的该另一区域以及该第二端区段,用于利用该散热模块散逸该热源所产生的该热量。
本发明的散热装置延长热管的长度且将其反复环绕于热源以及散热模块之间,如此一来热管的不同区段可分别设置于热源与散热装置上,以使热源所产生的热量可经由多条散热路径传递至散热模块的散热鳍片组上,故本发明具有较佳的散热效率。此外,由于本发明具有多条散热路径,故本发明的散热装置可应用小尺寸(薄型)热管作为导热途径,其不但具有体积较小的优点,还可大幅降低成本以提高市场竞争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散热装置的外观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散热装置的外观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散热装置的外观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散热装置的外观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 散热装置 12 热源
14 散热模块 141 散热鳍片组
143 风扇单元 16 热管
161 第一端区段 163 中间区段
163A 区域 163B 区域
165 第二端区段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4721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