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注油机快速接头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43340.6 | 申请日: | 2011-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615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30 |
发明(设计)人: | 李瑞祥;王景仪;郑泉;高跃龙;罗世礼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N21/00 | 分类号: | F16N21/00 |
代理公司: | 青岛联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1 | 代理人: | 马萍华 |
地址: | 266011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注油 快速 接头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接头,具体地说是一种向机器设备的需注润部位添加滑油用的注油管接头。
背景技术
机器设备上轴的支撑旋转部位需要定期添加润滑油。目前加润滑油多是用电动或气动的注油机,其工作效率非常高。操作时,先将注油管接头一端的外螺纹拧在润滑油孔的内螺纹上,将注油管的另一端与注油机的油管连接,开动注油机即可给设备加注润滑油,完成后再将油管的接头从设备的内螺纹上拧下来,注油的全过程即告完成。
使用中发现,由于注油管接头和润滑油孔连接,采用的是内外螺纹结合的刚性连接,经常拧上拧下时间长了接头的螺纹处容易磨损,用不了多时间就需更换新的,每个接头仅加工费用就需要80元;而且如果安装接头时操作不当,会对设备上润滑油孔的内螺纹造成损伤,当油孔损伤后修复非常困难;若不修复又无法给设备润滑油,设备一旦缺少润滑油,就会出现严重的事故,又不能因为一个润滑油孔损伤而报废带有润滑油孔的整个部件,所以润滑油孔的内螺纹损伤后,就处在一个两难的境地。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往设备的润滑油孔内注油时,注油管接头和润滑油孔之间是内、外螺纹结合的刚性连接,长时间使用内、外螺纹都容易磨损受伤,更换接头及被损伤部件费用高的缺点,提供一种注油机快速接头。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在一端封闭的壳体内腔中,安装有由阀芯体和注油杆连接成的阀芯,阀芯体上位于离开阀芯体的一侧,安装有搬动时可使其自身的注油杆向壳体开口方向伸出、并可使注油杆密封地插入设备润滑油孔的手柄;阀芯体上位于近注油杆的一侧,对向注油杆的油道中心安装有油管接头,油管接头上的油孔与注油杆的油道连通。
本发明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
所述阀芯上可搬动手柄的安装,是在所述壳体近封闭端的一侧壁上,顺其长度方向开有可使手柄的柄部通过的手柄导向槽,手柄的柄部穿过手柄导向槽,固定在用支轴支撑于壳体两相对侧壁上的立式凸轮上,凸轮设置在阀芯体上垂直于所述支轴的竖向凸轮活动槽内;设置在阀芯体上、与凸轮活动槽垂直并交叉的支轴活动槽,分布在凸轮活动槽的两侧并将支轴的杆部容纳其内;
所述搬动手柄可使阀芯插入设备润滑油孔内,是阀芯一端的注油杆的直径,小于与其相对端阀芯体的直径,阀芯可在壳体内腔中作轴向游动;在壳体内位于所述封闭端的内腔中安装有压缩弹簧,压缩弹簧的一端坐在壳体封闭端的内端头上,其另一端顶在所述阀芯体的离开注油杆端的端头上;
所述安装在阀芯体上的油管接头,是在所述壳体的近注油杆的一侧壁上,顺其长度方向开有当阀芯作轴向游动时,可带动油管接头移动的长形油管接头导向槽,油管接头的根部穿过壳体上的接头导向槽固定在阀芯体上,同时,油管接头的油道与所述注油杆的注油道连通;
所述注油杆可密封地插入润滑油孔,是在所述阀芯的注油杆外圆面上安装有密封圈;
所述密封圈的安装,是将O型密封圈套在所述注油杆的外圆面上,档套将密封圈压在所述壳体开口一端的端头上,螺母拧在注油杆外端头的外螺纹上。
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由于安装在壳体内腔中的阀芯上,安装有搬动时可使自身向壳体开口方向伸出、并可密封地插入润滑油孔的手柄,油管接头通过阀芯上注油杆的油道与润滑油孔连通,使用接头注油时,阀芯的注油杆和设备的润滑油孔之间,可以快速地直插入连接注油,没有螺纹连接,不需要将注油用的接头拧上拧下,也就没有接头和润滑油孔间的螺纹磨损或损坏的问题,从而节约了更换接头或维修部件的费用,大大降低了使用成本;同时,采用没有螺纹的直接插拔式的连接,节省了安装和拆卸的时间,方便、快捷,与现有技术相比,提高工效3倍以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2为图1中壳体的横向剖视图;
图3为图1中阀芯的俯视图;
图4为图3的A-A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
图1中,在左端用端盖2封闭的壳体7内腔中安装有阀芯8,阀芯8包括左侧的阀芯体8.6和右端的注油杆8.4;阀芯体8.6上安装有手柄1,向左右搬动手柄1,可带动阀芯8左右移动。当阀芯8向右移动、对向设备上润滑油孔12时,其注油杆8.4向壳体7右端的开口方向伸出,可使注油杆8.4密封地插入所述润滑油孔12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4334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动车辆的三相马达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下一篇:南极风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