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跨平台设备会员验证方法与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35783.0 | 申请日: | 2011-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614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31 |
发明(设计)人: | 张瑞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华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9/32 | 分类号: | H04L9/32 |
代理公司: | 北京戈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4 | 代理人: | 程伟;王锦阳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平台 设备 会员 验证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案涉及一种跨平台设备会员验证方法与系统,特别指涉及一种使用电信、通讯、网络服务的跨平台设备会员验证方法与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网络服务的普及化,通过网际网络及电子装置来使用各类型的应用服务已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般而言,使用者可利用例如为个人电脑、平板电脑、多媒体内容传输平台(Multimedia on Demand,MOD)或移动通信装置来使用例如在线影音播放器的应用服务,并通过有线或无线通信网络连结至相关的服务器中,由登入特定的会员帐号来浏览、下载或传输影音等多媒体资料。
于所述登入特定的会员帐号的过程中,使用者除了需要输入会员帐号外,通常还需要输入供服务器进行身份验证的会员密码。再者,当使用者欲在不同的电子装置上使用应用服务时,也需要在不同的电子装置上个别地输入会员帐号及会员密码,方可进行会员帐号的登入作业。
然而,由于电子装置的使用模式是针对不同的使用情境而设计的,所以,并非皆可供使用者快速、方便地进行并完成会员帐号的登入作业。例如,MOD的使用情境主要是考虑到家庭的全体成员,而移动通信装置的使用模式却主要是考虑到个人的携带方便性,是以两者都无法供使用者快速、方便地输入繁琐的会员帐号及会员密码以完成登入,进而造成了相当大的困扰与不便。一旦这些跨平台设备的数量以及使用者的数量增加,前述的操作复杂度将大幅提升,甚至可能导致操作过程繁复,而降低了使用者的使用意愿。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可快速、方便地供使用者于不同的电子装置上进行并完成会员帐号的登入作业的技术,即为业界所亟待解决的课题。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的缺失,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快速、方便地供使用者于不同的电子装置上选择特定的会员帐号以进行登入作业,从而使用应用服务的方法与系统。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及其他目的,本发明所提供的跨平台设备会员验证系统,应用于提供使用者利用电子装置进行会员帐号的登入作业以使用应用服务的平台,该跨平台设备会员验证系统包括:记录模块,用以记录该电子装置的设备号码及其所对应的装置线路及对应的会员帐号清单;连结模块,用以接收该电子装置发出的帐号询问请求;以及处理模块,用以判断发出该帐号询问请求的电子装置的装置线路,并据此从该记录模块中查询出对应的会员帐号清单,以令该连结模块将查询出的会员帐号清单传送至发出该帐号询问请求的电子装置,进而供使用者在所接收到的该会员帐号清单中选择特定的会员帐号以进行登入会员帐号的作业。
另外,本发明所提供的跨平台设备会员验证方法,通过所述的跨平台设备会员验证系统,其包括以下步骤:记录该电子装置的设备号码及其所对应的该电子装置的装置线路及对应的会员帐号清单;由该平台接收该电子装置发出的帐号询问请求;判断发出该帐号询问请求的电子装置的装置线路,并依据判断的结果,由前述的记录中查询出对应的会员帐号清单;将查询出的会员帐号清单传送至发出该帐号询问请求的电子装置;以及于使用者在接收到的会员帐号清单中选择出特定的会员帐号时,由该平台以该特定的会员帐号进行会员帐号的登入作业。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跨平台设备会员验证方法与系统,可供使用者以直接选择欲登入的会员帐号的方式来进行会员帐号的登入作业,以此取代现有技术中需要输入会员帐号及会员密码的登入方式,因此无论使用者欲以何种电子装置来使用应用服务,本发明皆可让使用者快速、方便地完成会员帐号的登入作业,降低使用者的不便与困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跨平台设备会员验证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的跨平台设备会员验证系统的系统架构及应用配置图。
图3为本发明的跨平台设备会员验证系统的一时序图。
图4为本发明的跨平台设备会员验证系统的另一时序图。
图5为本发明的跨平台设备会员验证方法及系统的一具体的操作流程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跨平台设备会员验证系统
10记录模块
11连结模块
12处理模块
2电子装置
2a笔记本电脑
2b移动通信装置
2c多媒体内容传输平台
20应用服务
A使用者
S显示画面
S11~S15步骤
T31~T36时序
T41~T48时序。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华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华电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3578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CO2吸收中的先进中间冷却和再循环
- 下一篇:可编程控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