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污水处理设施和处理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21846.7 | 申请日: | 2011-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494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23 |
发明(设计)人: | 耿学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耿学东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78 北京市朝阳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污水处理 设施 处理 工艺 | ||
1.一种污水处理设施,为一长方体池,由三部分组合而成:一个缺氧反应室,一个与缺氧反应室连通的好氧反应室和介于缺氧反应室和好氧反应室之间的过滤澄清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设施,具体包括:
a)一个含有污水进水管,活性污泥回流装置和搅拌器的缺氧反应室;
b)一个与缺氧反应室相连的好氧反应室,在好氧反应室中装有曝气装置,和阻止气泡进入过滤澄清室的气泡挡板;
c)一个与好氧反应室通过底部污泥入口连接的过滤澄清室;过滤澄清室的第一界面位于缺氧反应室和过滤澄清室之间,第二界面位于过滤澄清室和好氧反应室之间,第三界面与第一和第二界面纵向垂直连接,与长方体池的外壳之间隔开距离;所述三个界面与另一边的外壳及底面共同构成过滤澄清室;
d)一种回收活性污泥到缺氧反应室或清除污泥到外部储藏室的活性污泥回流装置;
e)一种阻挡并从过滤澄清室收集浮渣的挡板导流槽,用于从过滤澄清室截留漂浮物到外部废物收集池;
f)一种装于过滤澄清室内导出清水的清水溢出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水处理设施,c)中第一界面和第二界面均从上至下向内倾斜,使过滤澄清室的纵向截面呈梯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水处理设施,c)中的过滤澄清室的第三界面与长方体池的外壳之间隔开的距离,作为连接缺氧反应室与好氧反应室的狭窄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水处理设施,d)中所述的活性污泥回流装置为:位于过滤澄清室第一界面下部设有一污泥出口,污泥出口连接一通入缺氧反应室的活性污泥回流管,活性污泥回流管由阀门来控制回收活性污泥到缺氧反应室或清除污泥到外部储藏室。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水处理设施,e)中的挡板导流槽位于过滤澄清室上部。
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污水处理设施,f)中清水溢出堰隔在挡板导流槽中间。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水处理设施,b)中的气泡挡板固定安装在过滤澄清室第二界面下部的污泥入口外、位于好氧反应室底部。
9.一种利用生化技术进行污水处理的处理方法,其处理工艺是一种经过缺氧反应室、好氧反应室、过滤澄清室和活性污泥床过滤澄清污水的工艺流程;污水进入缺氧反应室后,与过滤澄清室回流的大量活性污泥进行混合后,通过连接缺氧反应室与好氧反应室的狭窄通道流入好氧反应室;在好氧反应室内,大量细菌,真菌和微(原)生(动)物在曝气、氧化合分解的作用下,迅速吞食大量有机物,快速通过曝气新陈代谢而形成悬浮物体,即细菌分泌后形成的黏性状的多糖类物质-具有巨大表面积的活性污泥(悬浮絮泥);悬浮絮泥通过好氧反应室下方的一个或数个污泥入口导入过滤澄清室;在过滤澄清室内,澄清分离方法,是向上流强化活性污泥而形成的过滤床污水处理工艺,由于过滤澄清室所具有独特的梯形纵向向上逐渐加宽的结构,从过滤澄清室底部导入污泥纵向向上递减水流冲击污泥过滤床的力量,同时高浓度的污泥床快速地吸附和过滤向上流的污泥物,而使其增加了厚度,从而加速了过滤、沉淀和澄清的作用,形成了最佳、理想、纵向的向下过滤;而独有的梯形纵向切面面积又增大了泥水分离空间的形成,从而达到更清澈的净水经过滤澄清室上方的清水溢出堰流出,吸附和沉淀后的大部分浓缩污泥经活性污泥回流管回流到缺氧反应室与进入缺氧反应室的污水混合,又开始新一轮与上述工艺相同的循环处理工序;同时活性污泥回流管将收集的多余污泥输送到外部的污泥储藏室。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由过滤澄清室上方设有的挡板导流槽收集漂浮在清水上的浮渣和杂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耿学东,未经耿学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21846.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