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声音采集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09358.4 | 申请日: | 2011-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595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31 |
发明(设计)人: | 任东飞;唐柳平;李志海;张荣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9/04 | 分类号: | G01N29/04;G01N29/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18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声音 采集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声音采集设备,尤其是一种用于工件内部探伤的声音采集设备。
背景技术
金属压铸产品在工业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如各种发动机箱体,变速箱等。常见的压铸产品缺陷,如夹渣、裂纹、收孔等均可通过肉眼观察到,但是,压铸产品内部同样会存在缺陷,例如缩孔、疏松、裂纹等。而相比于压铸产品表面的缺陷,这些位于压铸产品内部的缺陷对产品性能的影响更大。然而,这些位于压铸产品内部的缺陷很难被发现。
常用的探伤方法包括X射线探伤或γ射线探伤,上述两种方法探伤速度快,得到的结果直观,但是上述方法均需要特定的设备,并且其操作复杂,对人体具有一定的危害性,不利于工业上大规模实施。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现有技术中出现了采用声音进行探伤的方法,其对人体无危害性,利于工业上大规模应用。但是,采用该方法进行探伤时,环境中各种各样的噪声会对最后的探伤结果产生很大影响。
发明内容
为了降低现有技术中采用声音探伤方法时环境噪声所产生的影响,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声音采集设备,该设备可大大降低采集到的声音中的噪声。
本发明公开的声音采集设备包括撞击组件和声音采集组件,其中,所述撞击组件包括支撑板及设置于支撑板上的驱动部、离合器和撞击部;所述离合器同时与驱动部和撞击部连接;所述撞击部可绕离合器旋转并撞击工件,所述离合器可控制撞击部与驱动部连接或分离;所述声音采集组件包括相互连接的声音信号采集单元和信号处理单元,所述声音信号采集单元可对撞击部撞击工件产生的声音进行收集并将形成的信号传输给信号处理单元。
现有技术中,采集声音时可通过各种手段消除噪声,例如,可通过建立静音室来隔绝外部噪声,但是设备自身运转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很难消除。本发明公开的声音采集设备由驱动部通过离合器,控制撞击部旋转至一定高度,然后驱动部停止工作,离合器将驱动部与撞击部分离,撞击部受重力作用,产生旋转,并撞击工件,产生声音,通过声音信号采集单元将该声音采集并传输至信号处理单元进行处理。在上述过程中,驱动部停止工作后,由于其自身运转所产生的噪音消失,使声音信号采集单元采集的声音中的噪声大大减少。后续采用该声音信号进行探伤分析时,得到的结果更准确,精度更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声音采集设备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声音采集设备中撞击组件的左侧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声音采集设备中筛选组件的主视图。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声音采集设备中筛选组件的左视图。
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声音采集设备的后视图。
其中,附图标记:1、工作台;2、撞击组件;21、支撑板;22、驱动部;221、驱动轴;23、从动轴;24、撞击部;25、定位治具;26、第一传感器;27、第二传感器;28、离合驱动块;29、离合从动块;3、筛选组件;31、立板;32、料框驱动轮;33、同步带;34、同步夹板;35、滑轨;36、滑块;37、料框;371、料框底板;38、底板定位气缸;39、第三传感器;4、收集组件;51、声音信号采集单元;52、信号处理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公开的声音采集设备包括撞击组件和声音采集组件,所述撞击组件包括支撑板及设置于支撑板上的驱动部、离合器和撞击部;所述离合器同时与驱动部和撞击部连接;所述撞击部可绕离合器旋转并撞击工件,所述离合器可控制撞击部与驱动部连接或分离;所述声音采集组件包括相互连接的声音信号采集单元和信号处理单元,所述声音信号采集单元可对撞击部撞击工件产生的声音进行收集并将形成的信号传输给信号处理单元。
本发明中,所述支撑板用于支撑驱动部、离合器和撞击部,使驱动部、离合器和撞击部能正常工作。
所述驱动部用于为撞击部提供动力,具体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各种驱动部,如电机。所述驱动部与离合器连接。具体的,可将驱动部的驱动轴与离合器连接。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电机需要连接至电源,在本发明中不赘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0935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