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层进式循环运行的多轿厢电梯无效
申请号: | 201110098322.0 | 申请日: | 2011-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458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10 |
发明(设计)人: | 张应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应刚 |
主分类号: | B66B9/10 | 分类号: | B66B9/10;B66B11/04;B66B7/02 |
代理公司: | 大连东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212 | 代理人: | 曲永祚 |
地址: | 116043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层进式 循环 运行 多轿厢 电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轿厢电梯(multi-car elevator),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升降通道左右分置,多个轿厢在升降通道中单向循环运行的多轿厢电梯。
背景技术
本发明人之前提出的公布号CN101979301A的发明申请“循环运行的多轿厢电梯”,其揭示的也是一种在缆绳上成对配置有多个轿厢的以井道上下两端固定滑轮组为支撑点单向循环运行的多轿厢电梯。但其中轿厢一停皆停的缺点却使这种设计构思存在了一定缺憾。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在先技术存在的固有缺陷的不利影响,提供一种以楼层高度为轿厢分布间距,前进一层停一次的层进式循环运行的多轿厢电梯。让电梯在每一层都停一下,且停止后每一层都有向上和向下的轿厢,都可以上下乘客,从而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这种循环运行的多轿厢电梯固有缺陷的不利影响,尤其在低楼层的商场中使用时,能有效提高电梯的使用率,至少能优于自动扶梯的使用效果,并且比自动扶梯能很大程度上减少占地面积。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层进式循环运行的多轿厢电梯,多个轿厢等间距配置在缆绳上,在建筑物的电梯井道中单向循环运行,所述井道由左右两个部分构成,一边为单向上行通道,一边为单向下行通道,所述井道左右两侧井壁上对称设置有轿厢导轨;所述井道上下两端对称地装有架设和支撑缆绳的固定滑轮组,所述固定滑轮组为缆绳提供了上下支撑点和固定的转动路径,其特征在于:所述等间距配置在缆绳上的轿厢的个数不少于建筑物楼层数的两倍,轿厢在缆绳上以楼层的高度为分布间距形成轿厢链,所述轿厢链在电梯动力系统和制动系统的控制下每前进一层停止一次。
较佳的,所述对称设置在井道上下两端的固定滑轮组,上端的滑轮组是由电动机直接驱动的主动轮,下端的滑轮组是通过缆绳由上端滑轮组带动的从动轮。
较佳的,所述滑轮组由两个滑轮一前一后套接在一个转轴上组成,两个滑轮的间距为轿厢侧面宽度的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该侧面为轿厢与缆绳固定连接的一面。
较佳的,所述滑轮组上前后设置的两个滑轮上各架设有一条缆绳。
较佳的,所述轿厢为上下对称结构。
较佳的,所述轿厢仅在轿身中部与缆绳形成固定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通过将轿厢以楼层高度的间距均匀分布在缆绳上,使得轿厢在数量上可以同时满足每一层每一次上、下的需要。
2、通过使轿厢链每一层停一次最大可能地减少了电梯等待时间,所以尤其适宜于楼层较少而人流量较大的商场低速电梯。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发明层进式循环运行的多轿厢电梯实施例的前视图;
图2是本发明所述循环运行的多轿厢电梯横向截面图;
图3是导轨上线性电极与卡件上电刷滑动接触的局部截面示图;
图4是轿厢与缆绳固定连接并在导轨上运行的立体效果示意图。
图中:1、井道,11、上行通道,12、下行通道,101、左侧井壁,102、右侧井壁,2、轿厢,21、卡件,210、电刷,100、井道出入口,200、轿厢出入口,31、顶部反转区间,32、底部反转区间,4、导轨,41、线性电极,7、缆绳,71、紧固装置,80、转轴,81、主动轮,82、从动轮,9、电动机,10、楼层地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进行说明。
图1表示了本发明所述层进式循环运行的多轿厢电梯的一个实施例的整体结构,是其前视图。形成有由左右分置的上行通道11、下行通道12和位于井道1上下两端的顶部反转区间31、底部反转区间32构成的循环回路。在循环回路内10台轿厢2以楼层高度为间距均匀地配置在缆绳7上形成轿厢链。所述井道1上下两端反转区间31、32对称地装有架设和支撑缆绳7的主动轮81和从动轮82,所述轿厢链由主动轮81通过电动机9驱动做顺时针单向循环运动,所述主动轮81、从动轮82均由上下对称设置的固定滑轮组和转轴80组成,主、从动轮81、82在为轿厢链提供动力的同时还为缆绳7提供了支撑点和固定的转动路径。
由图1还可以看出每次电梯停止后在每一个楼层都同时有一个向上和向下的电梯轿厢。
图2用多轿厢电梯横向截面图表示了导轨4在井道1两侧井壁101、102上的设置情况以及轿厢2与缆绳7的位置关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应刚,未经张应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9832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操作输入方法及电子设备
- 下一篇:弹幕的显示方法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