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用放电灯无效
申请号: | 201110097254.6 | 申请日: | 2011-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225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19 |
发明(设计)人: | 志藤雅也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
主分类号: | H01J61/06 | 分类号: | H01J61/06;H01J61/12;H01J61/54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12 | 代理人: | 何立波;张天舒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电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用放电灯,详细地说,涉及一种在启动时向阳极侧电极施加负极性的高压脉冲而使启动电压降低,从而实现起动电路等的小型化等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由于车辆用前照灯与通常的照明灯不同,需要精密的配光控制,因此要求发光形状均匀且形成棒状,并且明暗比高。由于白炽灯及卤素灯的灯丝具有上述特征,因此广泛地用作为车辆用前照灯的光源。
另一方面,在使用放电灯作为光源的车辆用前照灯中,具有下述优点,即,由于放电灯与白炽灯及卤素灯相比光量较大,因此可以实现亮度提高,另外,与白炽灯及卤素灯相比寿命较长。
由于如上所述,放电灯与白炽灯及卤素灯相比亮度高且寿命长,因此近年来,具有放电灯作为车辆用前照灯的前照灯逐渐普及。
一般地,放电灯的发光管配置于以保护该发光管且使温度稳定等为目的而形成的外管的内部,该发光管保持一对电极,且内部封入惰性气体等气体。发光管由发光部和一对细管部形成,该发光部在内部进行放电,该一对细管部隔着该发光部而设置在相对侧。发光部是在进行放电时产生电弧的部分,形成为直径与细管部的直径相比更大。
在放电灯中,通过向电极施加高压脉冲,使发光管的发光部进行放电,从而开始点灯。
在该放电灯中,作为点灯方式具有交流点灯方式和直流点灯方式(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直流点灯方式的放电灯中,一对电极分别形成阴极侧电极和阳极侧电极。
由于直流点灯方式的放电灯没有电极极性的切换,因此,可以针对阴极侧电极和阳极侧电极的各自的负载进行专门设计,与交流点灯方式的放电灯相比,具有可以减轻电极负载等的优点。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250225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用作为车辆用灯具的光源的车辆用放电灯,与普通照明用的放电灯相比,必须确保启动的可靠性(100%的启动性)及启动后的上升特性的快速性,为了实现上升特性的快速化,而在提高刚点灯之后(刚启动之后)的电力的基础上,要提高所封入的惰性气体的压力。
但是,如果提高惰性气体的压力以实现上升特性的快速化,则车辆用放电灯在启动时的启动电压变高,可能损害启动的可靠性。
另外,为了提高启动电压而招致用于向放电灯施加启动电压的启动电路的大型化,制造成本大幅增加。
因此,本发明的车辆用放电灯的课题在于,实现在启动电压降低的情况下进行启动的可靠性以及制造成本的降低。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车辆用放电灯利用直流点灯方式发光,其具有:外管,其安装在插座上;发光管,其配置于前述外管的内部,由发光部和一对细管部形成,该一对细管部位于隔着该发光部的相对侧,与前述发光部相连续地设置;阴极侧电极和阳极侧电极,其配置于前述发光管的内部;以及两根引线,它们分别与前述阴极侧电极和前述阳极侧电极连接,各自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前述外管的内部,在前述外管内部的位于前述发光管外侧的空间中,填充负压的惰性气体,在位于前述发光管的阳极侧的细管部的外周面上,涂敷金属膜或金属氧化膜、或者卷绕金属线,在启动时向前述阳极侧电极施加负极性的高压脉冲。
由此,在车辆用放电灯中,向阳极侧电极施加负极性的高压脉冲而进行启动。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车辆用放电灯为利用直流点灯方式发光的车辆用放电灯,其特征在于,具有:外管,其安装在插座上;发光管,其配置于前述外管的内部,由发光部和一对细管部形成,该一对细管部位于隔着该发光部的相对侧,与前述发光部相连续地设置;阴极侧电极和阳极侧电极,其配置于前述发光管的内部;以及两根引线,它们分别与前述阴极侧电极和前述阳极侧电极连接,各自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前述外管的内部,在前述外管内部的位于前述发光管外侧的空间中,填充负压的惰性气体,在位于前述发光管的阳极侧的细管部的外周面上,涂敷金属膜或金属氧化膜、或者卷绕金属线,在启动时向前述阳极侧电极施加负极性的高压脉冲。
由此,可以使启动时的启动电压降低,可以实现在启动电压降低的情况下进行启动的可靠性及制造成本降低。
在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中,作为前述阳极侧电极,使用添加有氧化钍的钨。
由此,在启动时向阳极侧电极施加高压脉冲时,与电子释放相伴的损耗减小,抑制阳极侧电极的温度上升,并且抑制阳极侧电极的熔损,因此,可以实现放电灯的长寿命化及发光效率的提高。
在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中,使前述发光管的发光部在与连结前述一对细管部的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最大内径小于或等于3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9725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