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智能手机近场支付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084272.0 | 申请日: | 2011-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560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23 |
发明(设计)人: | 王云松;孙闻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华申智能卡应用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M1/725 | 分类号: | H04M1/725;H04B5/00;G07G1/14 |
代理公司: | 上海思微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7 | 代理人: | 郑玮 |
地址: | 200031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手机 近场 支付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手机近场支付方法。
背景技术
手机支付,就是用户使用移动终端设备对所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账务支付的一种服务方式。其中移动终端设备通常指手机。目前,手机近场支付方式,主要是基于近距离无线通讯技术(即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完成账务支付的。基于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实现手机支付的方法,可支持电子支付和数据下载等多种功能。基于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实现手机支付方式,有两种技术方案,第一种,直接使用带有NFC芯片的手机;第二种,是对没有NFC芯片的智能手机加装识别设备。其中,识别设备为NFC芯片和天线。现有技术中是将NFC芯片嵌入在手机卡(SIM卡或者UIM卡)中,之后在智能手机上加装NFC天线。天线的安装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在智能手机的通讯接口安装外置天线,另一种是在智能手机内嵌入内置天线。但不管采用哪种技术方案,都要使用近距离无线通讯芯片,即NFC芯片。
目前,我国推广使用无线通讯技术进行手机近场支付,存在以下缺点和不足。
第一、我国使用NFC芯片的手机持有率低,没有NFC芯片的智能手机持有率高。2005年诺基亚首先在全球推出第一款拥有NFC功能的手机诺基亚3220,截止到2010年为止,全球出货的手机中具备NFC功能的仅占总量的4.1%,并且大都集中在西方发达国家。据全球领先的针对电子制造领域的市场研究公司iSuppli预测,即便到2014年底,NFC手机的出货量也只能到达总量的13%。而在我国,NFC手机持有量将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占手机总量的比率可能不到1%。而非NFC芯片的智能手机用户随处可见。
第二、对现有普通智能手机加装NFC识别设备,用户难以接受。将NFC芯片嵌入在手机卡(SIM卡或者UIM卡)中,智能手机用户要重新更换一张新的手机卡;采用外置天线,使用手机支付时,还要外接外置天线,不能实现便捷支付;采用内置天线,要对智能手机进行改装。
因此,在我国智能手机持有量庞大的前提下,是否能够开发出一种在没有NFC芯片的智能手机上实现手机近场支付的方法,并且不改变智能手机原来的物理结构、不加装或更换任何部件,是我国在普及NFC手机之前实现手机近场支付的过渡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以上不足,提供了一种不需要使用近距离无线通讯芯片,便可以实现智能手机近场支付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第一种技术方案是:一种智能手机近场支付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在智能手机的机身存储卡上安装近场通讯交易软件;
S2,将银行卡的数字证书下载到与所述数字证书相匹配的具有加密算法的智能存储卡上,在带有无线通讯功能的智能手机的存储卡槽内替换安装步骤S1所述的智能存储卡;
S3,启动近场通讯交易软件,检查智能存储卡是否正确安装在智能手机的存储卡槽内;
S4,如果步骤S3中的智能存储卡没有正确安装,继续执行步骤S3,如果智能存储卡正确安装,检查步骤S2中的数字证书是否匹配;
S5,如果步骤S2的数字证书不匹配,继续执行步骤S4,如果步骤S2中的数字证书匹配,打开智能手机的无线通讯功能,向POS终端发送握手信号;
S6,如果步骤S5中的握手信号握手不成功,继续执行步骤S5,如果握手信号握手成功,智能手机与POS终端建立无线通讯连接;
S7,在智能手机上接收来自POS终端的交易指令,并显示交易金额,输入步骤S2中的数字证书的保护口令,选择是否确认支付;
S8,在步骤S7中选择确认不支付时,询问是否继续交易,如果继续交易返回步骤S7,如果不继续交易,退出近场通讯交易软件,并断开智能手机与POS终端的无线通讯连接;在步骤S7中选择确认支付时,向POS终端发送交易报文,并使用数字证书签名,在智能手机上接收并显示本次与POS终端的交易结果;
S9,询问是否继续交易,如果继续交易,返回步骤S7,如果不继续交易,退出近场通讯交易软件,并断开智能手机与POS终端的无线通讯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无线通讯为红外线通讯。
进一步的,所述无线通讯为蓝牙通讯。
进一步的,所述无线通讯为WIFI通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华申智能卡应用系统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华申智能卡应用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8427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