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信号隔离控制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110079238.4 | 申请日: | 2011-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239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0 |
发明(设计)人: | 蔡超;蓝哲祥;吕华;江苏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军远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3K19/14 | 分类号: | H03K19/14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赵继明 |
地址: | 200072 上海市闸***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信号 隔离 控制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信号控制电路,尤其是涉及一种信号隔离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在控制系统中,常会遇到一个控制信号要对很多终端进行控制的情况。传统的控制电路由于不合理的设计,常出现因某个终端的故障使整个系统不能工作的情况,因此实现一个信号对多个终端的隔离控制的技术应运而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解决了因某个终端的故障使整个系统不能工作的情况的信号隔离控制电路。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信号隔离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该电路包括信号输入点、信号输出点、电源接入点、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至少一个终端,所述的第一电阻的一端与信号输入点连接,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的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电源接入点的正极连接,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二电阻、第三电阻依次串联后与电源接入点的负极连接,所述的第二三极管的基极与第二电阻、第三电阻之间连接,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电源接入点的负极连接,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终端的输入点连接,所述的终端另一个输入点与电源接入点的正极连接。
所述的第一三极管为PNP型三极管。
所述的第二三极管为NPN型三极管。
所述的终端包括光耦,该光耦包括输入端、输出端,所述的光耦的一个输入端通过接入电阻与电源接入点的正极连接,光耦的另一个输入端与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的光耦的一个输出端与信号输出点连接,光耦的另一个输出端与电源接入点的负极连接,所述的信号输出点通过接出电阻与电源接入点的正极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电路结构简单、仅用几个元件就能实现一个控制信号对多个终端进行控制,而且解决了因某个终端的故障使整个系统不能工作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电路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
如图1所示,信号隔离控制电路,该电路包括信号输入点、信号输出点、电源接入点、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终端U1。终端U1包括光耦,该光耦包括输入端、输出端。第一电阻R1的一端与信号输入点连接,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与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电源接入点的正极连接,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依次串联后与电源接入点的负极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与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之间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电源接入点的负极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光耦的一个输入端连接。光耦的另一个输入端通过接入电阻R4与电源接入点的正极连接。光耦的一个输出端与信号输出点连接,光耦的另一个输出端与电源接入点的负极连接。信号输出点通过接出电阻R5与电源接入点的正极连接。第一三极管为PNP型三极管。第二三极管为NPN型三极管。当终端有多个时,其连接方式同终端U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军远通信设备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军远通信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7923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