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气力式小麦精量排种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10078344.0 | 申请日: | 2011-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149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0 |
发明(设计)人: | 廖庆喜;亚瑟;何达力;余佳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C7/20 | 分类号: | A01C7/20;A01C7/18 |
代理公司: |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 42001 | 代理人: | 王敏锋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力 麦精 量排种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机械中播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气力式小麦精量排种器,实现小麦种子的精量播种。
背景技术
我国传统的小麦机械化播种技术主要采取条播,不仅种子消耗量大,且存在群体过大、光照不足、小麦株距分布不均匀等问题。
小麦精量播种技术改变了传统条播方式,实行种子精确、定量的空间三维定位,使种子在田间具有稳定的播深,行距、株距均匀分布,不仅能有效减少播种量,节约种子,更显著提高了播种作业质量,对于促进我国小麦机械化播种技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排种器质量的好坏对精量播种机的播种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目前我国对精量播种小麦排种器的研究,无论是从排种机理还是从排种器结构而言,研究和应用的较少。目前我国大田生产中使用的小麦精量播种机基本采用的是机械式排种器,如锥盘式小麦精密排种器(专利号CN86202614),采用整体锥面型孔长圆形型孔,以长周沿圆周切线方向排列,利于充种,并采用柱塞式投种器,外缘镶嵌橡胶圈的投种轮,在弹簧的作用下沿垂直滑道能自由运动,完成投种过程。例如现有的滚筒式小麦单粒精密排种器(专利号CN95239668.8),排种滚筒上沿轴方向分布多排型孔,并且每排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长圆形型孔,排种器工作时,当滚筒转动时,滚筒内种子室的种子靠重力和离心力充种,然后通过刮种器刮去型孔外的种子,型孔内的种子随滚筒转动到排种口靠重力和投种轮的压力完成投种过程。有一种内充种轮式小麦精密排种器(专利号CN98244378.1),种子进入排种器内腔,在重力、离心力和种子间推挤力联合作用下,种子由排种轮内充入复式型孔大孔,随排种轮转动,型孔上行,重力、摩擦力使种子充入球勺内窝孔定量,转至清种区,内窝孔以外的种子靠重力和离心力的合力作用滑落,实现清种,稳定于内窝孔中的定粒种子转至护种区,在径向护种板的托护下送到投种口,再靠重力、离心力作用将种子投出,完成排种过程。以上机械式排种器除锥盘式得到推广和应用外,其他均未在实际中得到应用,并且以上排种器,相比气力式排种器,结构复杂,小麦种子与排种器构件接触和相互作用较多,难免引起种子自身的破碎而造成的型孔堵塞问题。气吸式小麦精密播种机在国内外虽然还处于试验研究阶段,相比较机械式排种器而言,气力式精量排种器存在播种效果较好,不伤种,对种子的尺寸要求不严格,通用性好,田间作业速度较高等特点。气力式精量播种将成为小麦精量播种技术的一个主要发展方向。
迄今为止尚未见到有关气力式小麦精量排种器的相关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在于提供一种气力式小麦精量排种器,实现播量的精确可调。
一种气力式小麦精量排种器,其主要包括排种盘1、排种轴12、种子箱5、主罩壳11、环形罩壳10、副罩壳7、出种导板9和卸压装置4。所述的主罩壳11与环形罩壳10采用过渡配合连接。排种盘1贴近主罩壳11的内壁,安装在排种轴12的轴端。所述排种盘1的外壁、主罩壳11的内壁以及环形罩壳10的内壁之间构成一环状气室3。副罩壳7上设有出种口14和进种口15。所述的副罩壳7与环形罩壳10连接,所述的副罩壳7与排种盘1之间设有一种子室6。所述的卸压装置4由卸种块16、调节杆19、蝶形螺母18和弹簧17构成,该卸种装置4安装在主罩壳11的顶部的调节杆管道13内,调节杆17上端与调节杆管道13为间隙配合,调节杆17下端套装有弹簧17,弹簧17的下方与卸种块16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能够完全避免小麦种子因与种子室内构件之间的相互作用造成的破损而导致型孔堵塞,减少因型孔堵塞造成的漏播问题,提高排种器的性能和工作可靠性。
2、本发明通过更换不同型孔的排种盘、调节气压值或排种盘转速等可实现播量调节。
3、本发明利用了小麦种子的自重,有效地减少了风机的能耗。
4、本发明中排种盘能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旋转,便于排种器的装配。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原理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结构的主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A-A剖面图;
图3是气室3的主视图;
图4是图3中B-B剖视图;
图5是副罩壳7的零件图,图5(a)是主视图,图5(b)是C-C剖视图;
图6是环形罩壳10的零件图,图6(a)是主视图,图6(b)是D-D剖视图;
图7是排种盘1的零件图,图7(a)是主视图,图6(b)是E-E剖视图;
图8是卸压装置(4)的装配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农业大学,未经华中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7834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LED显示面板驱动方法、装置、显示系统及设备
- 下一篇:低温差旋转发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