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打印机有效
申请号: | 201110074021.4 | 申请日: | 2011-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114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12 |
发明(设计)人: | 永田典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41J11/00 | 分类号: | B41J11/0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刘文海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打印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在支票等记录介质的各面进行印刷的多组印刷头的打印机,特别是具有能够适当设定各印刷头的压板间隙的机构的打印机。
背景技术
作为这种打印机,已知有具有两组印刷头的打印机,该两组印刷头与读取在支票上印刷的磁性墨文字的磁头一起进行支票的表书及背书。在专利文献1、2中公开有这样的打印机(介质处理装置、复合处理装置)。
专利文献1:特开2000-43339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10-20809号公报
此处,分别在支票等记录介质的表背进行印刷的表书用印刷头和背书用印刷头被搭载在位于记录介质的输送路径的两侧的各装置框架部分上。相对于此,限定表书用印刷头的印刷位置的压板被搭载在背书用印刷头侧的装置框架上,相反,背书用印刷头的压板被搭载在表书用印刷头侧的装置框架部分上。
二者的印刷头中的压板间隙是狭窄的,例如是0.5mm以下,为了准确地获得这样的狭窄间隙,需要精度良好地分别对置配置搭载于不同的装置框架部分上的两组印刷头及压板,但是这与单一的印刷头、压板的情况相比并不是容易的。特别是,在外力作用的情况下等,二者的装置框架部分变位,二者的压板间隙容易以不同的状态变化,与在一个部位即可进行压板间隙调整的情况相比,压板间隙的调整困难。
另一方面,印刷头及压板的间隙即便一定,但当输送不同厚度的记录介质时,记录介质的印刷面和印刷头之间的压板间隙也变化,会发生印刷质量降低等弊病。在现有技术中,存在无法使二者的印刷头的压板间隙追随于记录介质的厚度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就是鉴于这样的问题而作出的,提供一种打印机,该打印机具有能够将多个部位的压板间隙保持为一定的压板间隙调整功能。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具有:
第一头单元,其搭载有第一印刷头、第一介质输送辊及第二压板;
第二头单元,其在能够与所述第一印刷头对置的位置搭载有第一压板,在能够与所述第一介质输送辊抵接的位置搭载有第二介质输送辊,在能够与所述第二压板对置的位置搭载有第二印刷头,且能够沿相对于所述第一介质输送辊接近及离开的方向移动;
施力部件,其将所述第二头单元向接近第一介质输送辊的方向施力,从而使所述第二介质输送辊压靠在所述第一介质输送辊上。
在本发明中,第二头单元能够移动,通过施力部件将搭载于第二头单元的第二介质输送辊压靠在搭载于固定侧的第一头单元的第一介质输送辊,因此,由第一、第二介质输送辊限制二者的单元的相对位置。即便在外力等作用而使二者的单元变位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施力部件的作用力维持第一介质输送辊及第二介质输送辊的抵接状态,使二者的单元的相对位置维持为一定,因此,能够将第一、第二印刷头各自的压板间隙保持为一定。
另外,第一介质输送辊及第二介质输送辊的间隔追随通过它们之间被输送的记录介质的厚度而变化。由此,由这些辊的抵接限定的第一头单元及第二头单元的相对位置变化。其结果是,追随被输送的记录介质的厚度,第一头单元侧的第一印刷头和第二头单元侧的第一压板的间隔变化。同样,第二头单元侧的第二印刷头和第一头单元侧的第二压板的间隔变化。因而,与被输送的记录介质的厚度相应,压板间隙增加,因此,头单元和记录介质的距离保持为规定值以上。
此处,也能够将第二介质输送辊及第二压板搭载在与第二头单元不同的部件上,从而经由该部件将第一头单元和第二头单元定位。
这种情况下的本发明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具有:
第一头单元,其搭载有第一印刷头、第一介质输送辊及第二压板;
移动部件,其在能够与所述第一介质输送辊抵接的位置搭载有第二介质输送辊,在能够与所述第一印刷头对置的位置搭载有第一压板,且能够沿相对于所述第一介质输送辊接近及离开的方向移动;
第一施力部件,其将所述移动部件向接近第一介质输送辊的方向施力,从而使所述第二介质输送辊压靠在所述第一介质输送辊上;
第二头单元,其在能够与所述第二压板对置的位置搭载有第二印刷头,且能够沿相对于所述第一介质输送辊接近及离开的方向移动;
第二施力部件,其将所述第二头单元向接近所述第一介质输送辊的方向施力而使该第二头单元压靠在所述移动部件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未经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7402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非对称转子双试重平衡法
- 下一篇:冲击波压力传感器现场检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