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预应力管桩桩芯补强简易手动螺旋取土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10071771.6 | 申请日: | 2011-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087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29 |
发明(设计)人: | 牛昌林;崔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甘肃第一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3/08 | 分类号: | E02D13/08;E02D5/58;E02D5/50 |
代理公司: | 甘肃省知识产权事务中心 62100 | 代理人: | 刘继春 |
地址: | 730070 甘肃省***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预应力 桩桩 芯补强 简易 手动 螺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结构基础工程施工过程应用的工具,具体的说是一种预应力管桩桩芯补强简易手动螺旋取土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高强预应力砼管桩(简称PHC)由于具有桩身成型质量好、砼强度高、单桩承载力高、耐冲击性能好、穿透力强、价格便宜、施工快捷且采取静压施工对周围环境影响小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多层及高层建筑结构的基础工程中。但应用预应力管桩在施工中,由于桩身为空心,其抗剪和抗裂性能相对较差,往往因为地址条件的复杂性,特别是土质较差的软弱地基、含有杂填土、地下孤石、穿越砂石夹层等不良地址条件下的地基的施工过程中对桩身造成损伤,常会发生桩身横截面断裂、纵向挤涨开裂、桩头破损、纠偏过程产生断裂等事故,频率很高,从而大大削弱了基础的承载力,不能满足设计承载力要求,因此发生此种情况后就必须对桩身加固补强。
加固补强主要处理措施是在桩芯内增加钢筋笼,采用压密注浆工艺灌注微膨胀砼或灌注细石砼的方式进行,预应力管桩分为开口桩和安装桩尖的闭口桩两类,在工程中为了有效降低打桩过程中的挤土作用,防止涌桩现象的发生,桩底未封闭的开口桩被广泛应用,开口桩在打入过程中桩芯切满岩土,因此对开口桩进行补强时就必须将开口桩桩孔内的岩土取出,对孔腔进行冲洗;但由于预应力管桩桩芯内径小,一般在150~400mm之间,预应力管桩深度大,一般均大于10m有的深达50m,无法采用人工进入井内清除;预应力管桩芯内岩土性质复杂,有夹杂碎石、砖块、坚硬岩土等各类杂物,位于地下水位范围内的岩土呈软塑或流塑状态,采用高压水枪冲击、泥浆泵抽取泥浆方式在遇到杂物沉积后无法向下深入,洛阳铲等简单工具也无法穿透坚硬杂物和提取软塑或流塑土体;采用各类专用钻机还存在设备无法在桩间行走、停放、就位、钻杆钻头与桩孔直径不配套无法进行作业的问题。
我们在武汉某电厂烟囱地基处理施工中,就是采用了开口式预应力管桩,打桩完成后经桩基低应变测试,结果显示:桩端及桩身在穿透砂石夹层时出现损伤,不满足承载力要求的Ⅲ类桩占有较大比率,经设计院论证确定了桩芯补强方案。但在施工过程中,面对坚硬、密实且含有各种杂物的桩芯土,由于没有适宜的挖土工具和方法,工程进行半年也未能完成桩基补强处理施工任务。
经反复研究试验,采用了简易手动螺旋取土器,仅用15天时间,即完成了桩芯取土的施工任务,取得了很好的技术经济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清除预应力管桩桩芯夹杂碎石、砖块、坚硬岩土等各类杂物的手动工具,具体就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作容易、造价低廉的预应力管桩桩芯补强简易手动螺旋取土装置;该取土装置使用简易轻便,能将预应力管桩芯内岩土快速取出。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预应力管桩桩芯补强简易手动螺旋取土装置,包括钻杆,加力杆,提升机构;提升机构与钻杆上端连接,钻杆下端侧面设有螺旋捲土叶片,钻杆侧面设有多个插孔,加力杆与插孔插入式连接。
螺旋捲土叶片整体设有开口向上的容腔。
为保证钻杆下端顺利钻入土层,钻杆下端设有螺旋钻尖。
提升机构包括简易三脚架与定滑轮组件,使用时简易三脚架支撑到管桩上方,定滑轮装在简易三脚架上面并位于管桩正上方,钻杆放进管桩,加力杆插入钻杆插孔里,手工推动加力杆对其施加扭转力,克服阻力将钻杆头端深入到夹杂有碎石、砖块等杂物的桩芯里面,螺旋捲土叶片将碎石、砖块等杂物岩土进入到螺旋捲土叶片的容腔里面;绳索的一端固定连接在钻杆上端,由人力拉动绳索,提升钻杆,往复将由螺旋捲土叶片捲取的岩土提出桩口倾卸,实现桩芯取土作业。
本发明结构简单轻便,易于制作,可调整螺旋捲土叶片外径适用不同桩径要求,对现场场地条件要求不高,无需动力机械配合,即可完成桩芯岩土钻取作业,之后只需对桩芯浮动土冲洗、抽取残留泥浆后,即可达到桩心补强作业条件。
在武汉某电厂烟囱地基预应力管桩桩芯取土作业过程中,由于没有适宜的挖土工具和方法,工程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在半年时间内,所有桩孔的取土作业均无法达到砼浇灌验收标准。采用本发明作业后,每组三人即可完成一根深15米、孔径250毫米管桩桩芯的取土作业。
本发明取材方便、加工制作难度小,经济实用,满足了特定小桩径桩芯取土的实际需要,特别适用在密集桩头复杂场地条件下的应用,施工功效高,操作简单,很好的解决了小桩径桩芯取土的施工难题,安全便捷,体现出了很好的技术、经济、安全、工期等方面的优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应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标准节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甘肃第一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甘肃第一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7177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