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视频信号处理系统与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070129.6 | 申请日: | 2011-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950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26 |
发明(设计)人: | 涂弘燃 | 申请(专利权)人: |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5/765 | 分类号: | H04N5/765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史新宏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视频信号 处理 系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视频信号处理系统,特别关于一种可节省电路板走线与面积,同时可支持多种视频接口的视频信号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信号处理技术的进步,视频接口已从传统用以传送模拟信号的VGA(或称D-sub)接口,更进一步发展出可传送数字信号的数字视频接口(Digital Visual Interface,DVI)与高清晰度多媒体接口(High Definition Multimedia Interface,HDMI)等。
一般而言,为了能兼容各种不同规格的显示器,现今的计算机系统通常都可以支持多种不同视频接口。例如,计算机系统内的显示芯片通常包括多个视频通道(video channel),各视频通道用以支持一种视频接口标准,并包含多个脚位(pin)用以传送视频数据或控制信号。由于各视频接口的规格皆有所差异,因此传统的显示芯片并不会使用同一个视频通道传送不同视频接口的信号。
然而,这样的设计实际上会增加电路板走线与所需面积。此外,对于低阶的显示芯片,其可支持的视频通道不多,这样的设计也会造成在视频通道数量不足的情况下,有些视频接口便无法支持。
有鉴于此,需要一种可节省电路板走线与面积,同时可支持多种视频接口的视频信号处理系统。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一种耦接至显示器的视频信号处理系统,包括显示芯片、切换装置以及控制器。显示芯片通过一视频通道选择性输出第一视频信号或第二视频信号,其中第一视频信号与第二视频信号为不同视频接口的信号。切换装置耦接于显示器与显示芯片之间,用以接收第一视频信号与第二视频信号,并输出第一视频信号与第二视频信号至显示器。控制器耦接至显示芯片与该切换装置,用以产生一虚拟热插拔检测信号。显示芯片因应虚拟热插拔检测信号开始输出第一视频信号或第二视频信号。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一种视频信号处理方法,包括:接收一热插拔检测信号;根据热插拔检测信号读取一显示器的一内部存储器所储存的一第一视频信号或一第二视频信号所对应的时序与分辨率数据,其中第一视频信号与第二视频信号为不同视频接口的信号;根据时序与分辨率数据决定输出第一视频信号或第二视频信号;以及通过一共用的视频通道输出第一视频信号或第二视频信号至显示器。
附图说明
图1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的视频信号处理系统。
图2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的视频通道的输出范例。
图3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的视频信号处理系统内各元件之间的信号传输示意图。
图4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的视频信号处理方法流程图。
[主要元件标号说明]
100~视频信号处理系统; 101~显示芯片;
102~切换装置; 103~控制器;
104、105~连接器; 201、301、401、501~传输接口;
200~显示器; 202~暂存器;
203~存储器; CH1~视频通道;
D[7:0]、D[1:0]、D[3:0]~视频通道输出;
A_Data、Control、HPD_1、HPD_2、Hsync、P_HPD、Pixel、Vsync~信号;
CLK/DAT~总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制造、操作方法、目标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几个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实施例:
图1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的视频信号处理系统100。视频信号处理系统100至少包括显示芯片(video chipset,或称graphicprocessing unit(GPU))101、切换装置102以及控制器103。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显示芯片101、切换装置102与控制器103可设置于一印刷电路板上,并且通过至少二连接器104与105耦接至显示器200。连接器104与105可以是用以传输视频信号的插座,并且可镶嵌于印刷电路板上。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显示器200可通过多个连接头插入连接器104与105,用以建立起与视频信号处理系统100之间的连线,并通过连接器104与105自视频信号处理系统100接收视频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宏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宏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7012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