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配备有天然植物叶的工艺品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067444.3 | 申请日: | 2011-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800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14 |
发明(设计)人: | 姜广岐 | 申请(专利权)人: | 姜广岐 |
主分类号: | B44C5/06 | 分类号: | B44C5/06 |
代理公司: | 本溪新科专利事务所 21117 | 代理人: | 何军 |
地址: | 117000 辽宁省本***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配备 天然 植物 工艺品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配备有天然植物叶的工艺品及制备该工艺品的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工艺品通常是由陶瓷或瓷或水晶或玻璃钢或树脂材料制成的瓶或盒或盆等形状的立体物,且在所述立体物的可视表面上刻画有相应的图案及涂覆有色彩。每一件工艺品的创造性和艺术性大多体现在刻画的图案及涂覆的色彩上,即利用立体物上刻画的图案及色彩来反应出工艺品的表现成分或联想成分,以创造高于生活的价值。但就工艺品而言,影响其价格的决定性因素并不仅仅是工艺品本身所具有的艺术价值以及工艺品的存世数量,而是由该工艺品所能吸引人的注意力所决定的。从最能吸引人注意力的角度来看,自然生长的植物,尤其是植物叶是人们所喜爱的,为此,很多工艺品上都设置有仿真的天然植物叶,然而,由于传统工艺品和现有工艺品上的仿真植物叶均是艺术家通过手工绘制或刻印形成的,而手工绘制或刻印的植物叶图案,即使其仿真程度很高,也很难达到天然植物叶的效果;同时,手工绘制或刻印的植物叶不仅能提高艺术品的制作价格,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很难达到吸引人注意力的程度。
人们普遍认为植物叶是一种表现成分或联想成分非常理想的物种,如果工艺品中有植物叶就能大大地提高其自身价值。但有些工艺品主体是通过烧结制成的,如陶瓷工艺品就是经过高温烧制而成的,其烧结温度在1000-1500℃之间,而植物叶在没能达到此温度就己经燃烧,为此,现有技术中一种误区认为植物叶与陶瓷不能组合,因为陶瓷需要高温烧制,如果在陶瓷器型上粘贴植物叶,在烧制过程中易将植物叶点燃。中国专利1157274A号公告的名称为“颜色釉天然叶纹陶瓷加工制造方法”就考虑到整体植物叶容易点燃的问题,所以,该专利中提出的技术方案中包括是陶瓷为载体,在陶瓷容器上涂覆底釉后将叶纹粘贴在器型上,然后涂覆面釉再进行烧制,以制成陶瓷工艺品。虽然该专利申请人认识到植物叶的美感,但在烧制过程中,因怕植物叶被点燃,故其将叶纹作为图案,叶纹即是将树叶或植物叶的主体去除,只保留叶的支秆,而叶的支秆只有线条,没有图案,所以,该专利的艺术不能吸引人注意力,导致其价值降低。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陶瓷与植物叶整体结合的工艺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天然植物叶底座来支撑叶形成图案的方式解决美感问题的配备天然植物叶的工艺品。
本发明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备上述配备天然植物叶的工艺品的方法。
本发明所提出的配备天然植物叶的工艺品包括工艺品主体和设置在该工艺品主体可视表面上的天然植物叶,以及涂覆在工艺品主体和天然植物叶表面的透明涂层。
所述工艺品主体是由陶瓷或陶或瓷或水晶或玻璃钢或树脂材料制成的立体物。所述天然植物叶为乔木叶,所述透明涂层是由釉或玻璃钢漆构成。
上述工艺品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将天然植物叶整体压平干燥,然后在工艺品主体的可视表面上粘贴经整体压平干燥后的天然植物叶,再往粘贴有天然植物叶的工艺品主体表面涂覆釉或玻璃钢漆,再经干燥后即为本发明所提出的工艺品。
所述天然植物叶整体压平干燥过程中,其温度设置在120-200℃,然后再将整体压平干燥后的天然植物叶放入纸或织物内避光保存。所述干燥步骤中,干燥温度在100-300℃之间。
本发明所提出的配备天然植物叶的工艺品采用的是在工艺品主体的外表面设置有天然植物叶的结构,使该种工艺品即能体现出天然植物叶的美感,同时又能减少人工刻画等工序,降低工艺品的制作成本;另外,在对天然植物叶进行处理时,一方面是采用整体压平干燥的步骤,以使天然植物叶能平整地帖在工艺品主体上,且不会因其水份含量过高而使其与主体和釉分离的现象,另一方面采用将天然植物叶放入纸或织物内避光保存的步骤,即可以避免天然植物叶过分干燥而出现断裂,又可以通过纸或织物吸收其内的水分,使含水量降低。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所提出的配备天然植物叶的工艺品一个实施例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姜广岐,未经姜广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6744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