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数控内圆研磨抛光机无效
申请号: | 201110062322.5 | 申请日: | 2011-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725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李树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树明 |
主分类号: | B24B37/02 | 分类号: | B24B3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4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数控 研磨 抛光机 | ||
一、技术领域:
该机是涉及一种数控内圆研磨抛光设备的发明。
二、背景技术:
在内圆研磨抛光行业中,目前的设备比较老化,内圆研磨棒大都是采用固定式,内孔和研磨棒磨损不能自动补偿,研磨棒磨损只有更换,因而,稳定性差、精度低、尺寸难以控制,工效较低,成本较高,浪费较大,不能数字化控制。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将原来的固定式研磨棒改为自动可调式研磨棒,采用数字化控制,从而提高工效、精度和稳定性,降低成本,实现数字化控制。
下面附图说明:
四、附图说明:
图1是该机的主视图,图2是该机的左视图,它是由踏板(1),连杆(2),下水管(3),工作台(4),拨叉(5),研磨套(6),芯棒(7),夹头(8),传动杆(9),调节螺母(10),弹簧(11),离合轮(12),端盖(13),轴承(14),主轴(15),传感器(16),头架(17),皮带轮(18),马达(19),水箱(20),水泵(21),压带轮(22),出水管(23),电气控制系统(24),罩壳(25),机座(26),支脚(27)构成。
五、实施方式: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
原理:研磨棒是由研磨套(6),芯棒(7),传动杆(9)组成,当内孔和研磨棒磨损时,在弹簧(11)的作用下传动杆(9)和离合轮(12)驱动研磨套(6)胀大自动补偿外径磨损,离合轮(12)向左移动研磨套缩小向右移动研磨套胀大,通过拨叉(5),连杆(2),踏板(1)可控制研磨力大小,通过控制系统(24)可精确的控制研磨时间和尺寸。
其特征见图1、图2所示:
1.在该主轴(15)左边装有工装内锥研磨套(6)、外锥度芯棒(7)和传动杆(9),传动杆装在芯棒(7)内,上面开有长孔,研磨套(6)固定在传动杆(9)上,传动杆左右移动研磨套(6)缩小胀大;见图1所示:
2.在该主轴(15)左边还装有夹头(8),调节螺母(10),弹簧(11),离合轮(12),在该主轴(15)上开有长孔,传动杆(9)固定在离合轮(12)上,在弹簧(11)的作用下传动杆和离合轮驱动研磨套(6)胀大,调节螺母(10)可得到研磨套(6)张力大小;见图1所示:
3.在该离合轮(12)下面装有拨叉(5),连杆(2),踏板(1),离合轮(12)向左移动研磨套(6)缩小向右移动研磨套(6)胀大,当踏板(1)踹到极限位置时研磨套(6)完全缩小连杆(2)上的传感器(16)断开马达停转,即可卸下工件;见图1所示:
4.该主轴(15)装在头架(17)中,右边装有皮带轮(18),它是由马达(19)驱动的;见图1所示:
5.在该机座(26)上面装有头架(17),拨叉(5),罩壳(25),出水管(23),电气控制系统(24);见图1图2所示:
6.在该机座(26)下面还装有马达(19),水箱(20),水泵(21),压带轮(22),支脚(27),踏板(1),连杆(2),左侧装有下水管(3),工作台(4);见图1图2所示:
该机具有结构新颖、紧凑、效率高、精度高,易制造,经济,降低了成本,操作调试方便,可实现数字化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树明,未经李树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6232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