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含氮废水净化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058037.6 | 申请日: | 2011-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674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31 |
发明(设计)人: | 张文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桂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41004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废水 净化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污水处理方法,特别是一种含氮废水净化方法。
背景技术
含氮废水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因而需要对含氮废水进行处理之后方能排放。传统脱氮工艺,是基于将氨氮在硝化菌的作用下全部氧化成硝氮或者亚硝态氮,然后在反硝化菌的作用下还原成氮气。这将耗费大量能源,特别是在废水中有机碳源不足的情况下,需要外加碳源,从而导致过高的运行费用。厌氧氨氧化菌作为一种能够利用亚硝态氮将氨氮氧化成氮气的新发现菌种,由于能大量节省能源及降低运行费用,已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但是,经过厌氧氨氧化池处理的出水,由于pH值较高且含有NOx,不能直接排放,仍然需要二次处理,此外,部分硝化池在运行过程中,为维持一定的pH值,需要额外大量投加碱液,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运行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含氮废水净化方法,将厌氧氨氧化池的出水回流到一个预置反硝化池,利用原水中的有机物或者外加有机碳源,将NOx还原成氮气,反硝化池的出水,由于pH值较高,则可以减少向部分亚硝化池碱液的投放,从而降低运行费用,该方法可用于各种含氮废水的处理。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1)依次设置反硝化池、部分亚硝化池、中间池、厌氧氨氧化池和出水回流系统;
(2)污水及厌氧氨氧化池的出水分别通过进水端和回流泵进入反硝化池,污水及厌氧氨氧化池出水中的NOx在反硝化细菌的作用下利用污水中的有机物或者外加有机物作为碳源被还原成氮气,该反硝化池的反硝化菌可为悬浮态或者填料固定态,在进水有机碳源不足的情况下,可通过外加有机碳源的形式进行补充,以投加甲醇为例,还原1mol NO3-N至少需要投加1.08mol的甲醇,外加有机碳源的投加量通过人工测定或在线测定的方法进行投加;
(3)反硝化池的出水进入部分亚硝化池,在硝化菌的作用下,反硝化池出水中的氨氮被部分氧化成亚硝态氮,为了维持氨氧化菌即AOB菌的生长优势,池内的pH值需根据池内氨氮的量进行调节以维持游离氨氮的浓度在0.1-10mg/L的范围之内,具有较高pH值的反硝化池出水能够减少碱液的投加量,在该部分亚硝化池中,50%-60%的氨氮被氧化成亚硝态氮,硝化菌中以AOB菌为主,采用活性污泥或者填料固定的形式,如采用活性污泥方式,需另外增加沉淀池、回流泵,以维持合适的污泥停留时间;
(4)硝化池的出水进入中间池进行调节,在泵入厌氧氨氧化池之前,采用在线或者人工的方式对pH、溶解氧、亚硝态氮关键指标进行分析检测并调节;
(5)经中间池分离出的上清液由厌氧氨氧化池进水泵泵入厌氧氨氧化池,在厌氧氨氧化菌及共生菌的作用下进行脱氮反应,厌氧氨氧化池的出水,一部分回流到反硝化池,一部分直接排放,厌氧氨氧化菌可采用颗粒污泥或填料固定形式。
本发明对含氮废水进行处理,能取得高效脱氮效果,同时具有运行稳定、投资运行费用低、管理方便等优点。该方法对于一般废水具有运行高效稳定,净化效果好等优点,尤其对含氮废水具有很好的处理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含氮废水净化方法示意图。
图中标记:R1-进水端;R2-回流水;R3-反硝化池出水;R4-部分亚硝化池出水;R5-中间池出水;R6-出水端;M-反硝化池搅拌机;A-鼓风装置;P1-厌氧氨氧化池进水泵;P2-回流泵;1-反硝化池;2-部分亚硝化池;3-中间池;4-厌氧氨氧化池;5-反硝化菌;6-反硝化池处理水;7-硝化菌;8-部分亚硝化池处理水;9-厌氧氨氧化菌及共生菌;10-厌氧氨氧化池处理水;11-中间池内处理水;12-pH在线监测装置;13-碱液泵;14-碱液;15-有机碳源;16-碳源投加泵。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如图1所示,设有反硝化池1、部分亚硝化池2、中间池3、厌氧氨氧化池4和回流水R2五部分,其中反硝化池1中设置反硝化池搅拌机M防止污泥沉淀。反硝化池1、部分亚硝化池2和厌氧氨氧化池4为本净化装置的主体,由反硝化菌5、硝化菌7、厌氧氨氧化菌及共生菌9分别对污染物进行处理。其中反硝化菌5及硝化菌7均采用聚乙烯小球进行固定;厌氧氨氧化菌9采用活性碳固定及颗粒污泥的混合物的形式。部分亚硝化池2的pH值通过pH在线监测装置12自动进行调节,其他参数如溶解氧、氨氮、亚硝态氮均采用人工测定的方式进行调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桂林理工大学,未经桂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5803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离子缓释剂
- 下一篇:一种六角柱状微粉羟基磷灰石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