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手机生物反馈治疗系统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110054869.0 申请日: 2011-03-08
公开(公告)号: CN102138781A 公开(公告)日: 2011-08-03
发明(设计)人: 刘静 申请(专利权)人: 清华大学
主分类号: A61B5/00 分类号: A61B5/00
代理公司: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代理人: 贾玉健
地址: 100084 北京市海淀区北京***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手机 生物 反馈 治疗 系统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医疗器械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手机生物反馈治疗系统。

背景技术

世界卫生组织关于人类健康的调查报告显示,病程迁延不愈的慢性疾病如心脏疾病、高血压、中风、癌症、偏头痛、呼吸道疾病以及糖尿病等,仍是当前造成人类死亡的头号杀手,这类疾病发生的前奏一般总会体现为人们常说的亚健康问题。由于缺乏相应的普适性健康信息检测方法和设备,人们对由于心理健康、精神因素以及早期器质性病变引发的慢性疾病往往束手无策,社会对此的预防知识普遍情况下知晓率较低,于是患者服药率不高因而病情控制率低,相应病况给全球医疗卫生行业带来的压力与日俱增。分析造成这类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可以看到,它们实际上与患者长期存在的心身压力密切相关。众多临床案例显示,由精神性和行为性引发的各种慢性病的治疗,始终是临床医学中十分棘手的问题,患者往往并未表现出临床检验上可以察觉出的疾病信息,但却又患有神经衰弱、焦虑或抑郁等症状,部分人群甚至出现功能性肢体障碍,如慢性疼痛、慢性疲劳综合症等问题,对此,常规的医学手段不易奏效。针对这类由心身因素甚至精神行为引发的慢性疾病,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如郑延平,姚树桥、朱熊兆以及丁宝坤所著的并由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于2003年出版发行的《生物反馈的临床实践》一书中所提到的在治疗思路上有别于传统医学治疗模式的生物反馈治疗技术,由于兼顾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等多种因素在内的综合行为治疗模式,体现出了以往方法所不具备的独特优势,因而在临床中正逐步推广开来,特别是在欧美发达国家已成为心理、行为及精神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利用生物反馈治疗方式已能有效地治疗或缓解如下疾病:紧张性头痛、偏头痛、慢性头痛、雷诺病、大便失禁、尿失禁、遗尿、高血压、失眠、焦虑、多动症、物质依赖以及糖尿病等。因此,对相应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具体而言,生物反馈治疗技术是根据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理论建立的,其实施需要遵循一系列检测-反馈-调节步骤才能达到既定的保健和治疗目的,学术界对生物反馈治疗的典型定义是“利用电子仪器准确测定出神经-肌肉-自主神经系统的正常和异常活动状况,并将这些信息有选择性地放大成视觉或听觉信号后反馈给受试者,受试者据此了解到原本并不为自身所感知的机体状况的变化过程,从而能有意识地在专业人员指导下通过学习与控制仪器所提供的外部反馈信号,学会自我调节内部心理生理变化,由此达到治疗和预防特定疾病的目的。”典型的生物反馈治疗一般要在医院或专门开辟的场地进行,这是由于所涉及的治疗设备如脑电图机、心电图机等通常体积大,仪器使用复杂,完成相应治疗往往耗费较多时间,用户长期接受治疗下来总的费用不在小数。这为受治疗者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也使得生物反馈治疗在一些场地和医疗资源有限、缺乏专业医师或较偏远地区难以开展。也部分是由于这样的因素,迄今,生物反馈治疗在社会上尚未能全面推广开来,亟待拓展,特别是在当前大量心身疾病案例不断涌现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机生物反馈治疗系统,通过生理参数测量模块和执行器模块以有线方式或无线方式同内含生物反馈治疗控制模块的手机相连接,利用手机及对应的测量元件进行监测,并将获取来的人体生理信号转化为预设的图形或曲线形式反馈给用户,并操纵手机的显示屏界面切换到声音或音乐提示选项界面乃至执行器元件选项界面,选择对应的功能选项完成有意识的自我调节,这种手机生物反馈治疗系统便于携带,所占空间小,成本低廉且实现了慢性病治疗中各种重要的健康调整环节,手机所具备的丰富多彩的多媒体功能使其易于为用户接受并习惯,可在时间和空间上提升慢性病治疗和康复的普及程度,满足不同人群的个性化治疗需求,从而开启个人、家庭自主治疗慢性病的新模式。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手机生物反馈治疗系统,包括内含人体生理信号检测所需的测量元件组102的生理参数测量模块2,该生理参数测量模块2的输出端口103和内含生物反馈治疗控制模块7的手机1的接收端口104以有线方式或无线方式相连接,该手机1的发送端口105也以有线方式或无线方式同内含用于对人体作出物理刺激的执行器元件组107的执行器模块3的接收端口106相连接。

所述的有线方式为USB接口连接方式。

所述的无线方式为蓝牙连接方式、红外连接方式、Wi-Fi连接方式或者Zigbee连接方式。

所述的生理参数测量模块2和执行器模块3集成在同一个基底8上,并且生理参数测量模块2和执行器模块3共用同手机1的有线方式或无线方式。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5486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