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全方位采光太阳能热水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10054801.2 | 申请日: | 2011-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952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15 |
发明(设计)人: | 余仔见 | 申请(专利权)人: | 余仔见 |
主分类号: | F24J2/10 | 分类号: | F24J2/10;F24J2/46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蒋光恩 |
地址: |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魏公村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全方位 采光 太阳能热水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太阳能热水器的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全方位采光太阳能热水器。
背景技术
目前,普遍使用的太阳能热水器包括蓄水容器、热水器支架、真空集热管、阳光反射板、下水管和通气管等。太阳能热水器一般是东南方向安装,这样真空集热管的日照时间较长,因而太阳能的利用率会好些,由于地球是绕太阳转动的,太阳能热水器的真空集热管都不可能始终对准太阳,因而太阳能的利用率不会很高,这是目前太阳能热水器的主要缺陷。
其次,普遍使用的太阳能热水器靠人工上水,人们必须依靠溢流管的溢水来判别蓄水容器的水量,因此控制起来费时费力,而且当水量不足时,还会形成干烧,另一方面又由于冷水上水管和热水下水管共用一根管道,在放热水时,不能进冷水,同样在进冷水时也不能放热水,而且在供水压力不足时,蓄水容器内的热水会回到自来水管道里,造成热水损失、浪费。
除此以外,太阳能热水器的通气管直通大气,会导致热水器内的热量散出,有失保温效果;而且太阳能热水器的蓄水容器为整体式的,不易打开,有污垢或沙砾等也无法清除。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全方位采光太阳能热水器,采光效率高,能最大限度的吸收太阳能。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全方位采光太阳能热水器,包括蓄水容器、热水器支架、开口端与蓄水容器下部相连通的真空集热管、设在真空集热管下方并与蓄水容器连接的阳光反射板、与蓄水容器相连通的下水管以及安装在蓄水容器顶部的通气管,所述蓄水容器为球状,所述真空集热管为锥形,真空集热管并呈伞形分布,所述阳光反射板呈伞状结构。
所述太阳能热水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蓄水容器内部的自动供水装置,所述自动供水装置包括自动供水阀门、实心球、浮力球、铰接于自动供水阀门上的杠杆以及设在杠杆下方的定滑轮,所述杠杆一端通过连线与所述实心球连接,另一端通过绕过所述定滑轮的连线与所述浮力球连接,所述自动供水阀门的阀芯与杠杆连接,在所述蓄水容器上设有与自动供水阀门的进水口连通的上水管。
所述自动供水阀门设在所述蓄水容器的中上部,所述下水管设在所述蓄水容器的中下部。
在所述定滑轮的下方设有用于罩住定滑轮的防护罩,在防护罩上设有引导所述连接浮力球的连线的引导环。
所述通气管中的一段管径小于其余部的管径,在所述通气管的管内设有弹簧活塞式通气阀,所述通气阀包括活塞以及分别设在活塞两端的两个弹簧,所述活塞设在通气管的小管径处,在活塞的两端均连接有活塞杆,所述两弹簧分别套接在两活塞杆上。
所述蓄水容器由上半球和下半球构成,在所述上半球和下半球之间设有O型密封圈。
本发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太阳能真空集热管为锥形结构,以便提高真空集热管的采光面积,而且真空集热管伞形分布在太阳能热水器球形蓄水容器的下部,真空集热管下方的阳光反射板为伞状结构,在太阳能热水器的各个方向均有真空集热管,随着光照方位的变化,实现太阳能热水器的全方位采光,提高采光效率,以最大限度的吸收太阳能;增设自动供水装置,实现太阳能热水器的自动上水,控制方便,省事省心,且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在通气管内设有通气阀,通气阀能根据蓄水容器内压力的变化实时自动开启或关闭,开启时实现蓄水容器内部与外部大气的连通,关闭时阻隔蓄水容器内部与外部大气的连通,增强其保温效果;蓄水容器分为上下两部分,方便打开以清除内部污垢或沙砾等杂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防护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通气阀的结构示意图;
上述图中的标记均为:1、真空集热管;2、阳光反射板;3、下水管;4、上水管;5、畜水容器的下半球;6、O型密封圈;7、畜水容器的上半球;8、自动供水阀门;9、实心球;10、定滑轮;11、浮力球;12、防护罩;13、通气管;14、杠杆;15、自动供水阀门阀芯;16、弹簧;17、活塞;18、引导环;19、活塞杆。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余仔见,未经余仔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5480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