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丛式井的中压集气工艺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054218.1 | 申请日: | 2011-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748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07 |
发明(设计)人: | 刘银春;刘祎;郑欣;刘子兵;常志波;张凤喜;杨家茂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长庆科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3/00 | 分类号: | E21B43/00;E21B43/12;E21B43/22;E21B33/03 |
代理公司: | 西安吉盛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108 | 代理人: | 张培勋 |
地址: | 710018 陕西省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丛式井 中压集气 工艺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丛式井的气田输气装置,特别是一种基于丛式井的中压集气工艺方法。
背景技术
气田常用的集气方法有高压集气方法和中低压集气方法。
高压集气方法,主要适用于产量高、稳产能力强的气田,由于直接从井内输出的天然气气压很高,为了安全将天然气传输到集气站进行气液分离,再通过集气支干线将天然气输送到中央处理厂脱油脱水,需要从集气站将水合物抑制剂甲醇注入井口以防止管线冻堵。当气田井数多、井距小,单井产量低的情况下,上述工艺显然给生产和管理带来许多不方便,增加了生产成本。
对于低产气田一般采用中低压集气方法,井口设置加热炉,将井口天然气加热后节流到低于采气管道运行工况水合物形成的压力,将天然气中低压输送至集气站;或者本申请人之前申请的专利号为:200710079036.3,中低压集气方法专利,在气井采用井下节流器使从井内输出的天然气压力低于采气管道运行工况水合物形成的压力。
随着技术的发展,丛式井开发技术因投资低、占地面积小、管理点少等诸多优势而在气田建设中全面推广。丛式井即在1座井场建设数口气井,一般为3~9口,井组产量高,压力递减相对慢,上述中低压集气方法将导致天然气在井口节流,在集气站增压,集气站提前设置压缩机,不利于地层压力的利用;采气管线管径增大,增加了工程投资和运行成本。若采用高压集气方法,由于稳产时间相对高产气田较短,管道设计压力高而过早废弃;在集气站注醇,导致注醇管线设计压力高,管线长,投资高,总体经济性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节省成本,简化工艺的情况下,不需要井口或集气站设置加热炉,在集气站不需要设置压缩机,充分利用地层压力,就能使井内的天然气安全传输到中央处理厂处理的基于丛式井的中压集气工艺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设计一种基于丛式井的中压集气工艺方法,它包括丛式井组内的各气井、采气支线、采气干管、集气站,气井内有井下节流器,其特征是:每口气井通过井下节流器把井口压力降到中压,再通过井口装置和采气支线将丛式井组各气井生成的天然气经计量后统一输往下一个汇集的井组,周边丛式井组汇集后通采气干管输送至集气站,沿着采气支线同沟敷设注醇管线通过注醇装置向各丛式井组注醇,注醇装置同时向本井组及周边井组注醇。
所述的井口装置包括井口截断阀、流量计、天然气截断阀、止回阀、甲醇截断阀、甲醇汇管、天然气汇管,气井的井口处分为两条管线,其中一条将井口截断阀、流量计、天然气截断阀依次串联后与天然气汇管连接构成天然气管道,天然气汇管将丛式井组的其它气井的天然气管道汇集后与采气支线连接;另一条将止回阀、甲醇截断阀依次串联后与甲醇汇管连接构成注醇管道,甲醇汇管将丛式井组的其它气井的注醇管道汇集后与注醇管线连接。
所述的注醇装置是由甲醇储罐、注醇泵、甲醇流量计、过滤器组成,各气井连接的注醇管线均分别通过注醇泵、甲醇流量计、过滤器依次连接至甲醇储罐的出口端。
所述的集气站设有气液分离器,将原料气进行气液分离后通过集气支线输往中央处理厂处理。
所述的井下节流器与井口装置之间距离在1500米-3000米。
所述的丛式井组由3~9口天然气气井组成。
本发明的优点是:本集气工艺充分结合了高压集气和中低压集气工艺的优点,充分利用井底温度,通过井下节流器,把井口压力降到中压,充分利用地层能量;管线不保温,井口注醇,确保在天然气输送中不形成水合物;中压集气,避免集气站提前设置压缩机,也降低井口的注醇量;维护工作量小,管理方便,装置简单,投资低;通过井下节流达到降低井筒水合物堵塞几率,提高携液能力,降低管线运行压力,保护储层的目的;采用注醇抑制水合物的工艺,可以根据生产工况调整醇的注入量,调整灵活,工况适应能力强,提高了气田平稳生产的能力;管线中压运行,输气能力强,减小了采气管线管径,降低工程投资。甲醇注入的压力远小于高压集气站,减小了甲醇的功率和注醇管线的设计压力和壁厚,即降低了能耗,又降低了工程投资。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丛式井井场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丛式井组,2、井口装置,3、采气支线,4、注醇管线,5、注醇装置,6、采气干管,7、集气站,8、集气支线,9、中央处理厂;10、甲醇储罐;11、气井,12、井口截断阀,13、流量计,14、天然气截断阀,15、止回阀,16、甲醇截断阀,17、甲醇汇管,18、天然气汇管,19、注醇泵,20、甲醇流量计,21、过滤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长庆科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西安长庆科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5421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