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急性炎性渗出性皮肤病的外用制剂有效
申请号: | 201110053085.6 | 申请日: | 2011-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199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13 |
发明(设计)人: | 赖梅生;李明亮;陈秋源;隋京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方医科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6/756 | 分类号: | A61K36/756;A61P17/00;A61P17/02;A61K33/06;A61K35/64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天河庐阳专利事务所 44244 | 代理人: | 胡济元 |
地址: | 510515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急性 渗出 皮肤病 外用 制剂 | ||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药材原料药制成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烧伤和接触性皮炎等这类急性炎性渗出性皮肤病急性期常以红斑、水疱、糜烂、渗出、剧烈瘙痒为临床特点,临床常见,西医药外治以3%硼酸溶液、0.1%雷夫奴尔、1∶20醋酸铝液或生理盐水冷湿敷,疗效差。中医药几千年的临床实践积累了治疗这类急性炎性渗出性皮肤病的丰富经验,如《本草纲目》中记载了大量中药煎液湿敷、外洗治疗皮肤病的验方,形成了一系列的内治与外治方法,疗效显著。纵观中医传统理论,对于出现红斑、水疱、糜烂、渗出、瘙痒的皮肤损害(以下简称这类皮损为“湿热性皮损”,相当于西医的“急性炎性渗出性皮损”),多从湿、热、毒、风来论治,外治多以清热燥湿、解毒杀虫、祛风止痒立法,形成了许多验方,如《疡科心得集》苦参汤(苦参、蛇床子、白芷、金银花、菊花、黄柏、地肤子、大菖蒲),取得很好的疗效。近年已成功开发出肤阴洁、洁尔阴等外用制剂用于阴部湿疹、阴部瘙痒、肛门湿疹等皮肤病的治疗,取得了很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然而,现有的制剂多于清热燥湿止痒立法,而不重视中医外治原则中的收敛法则,虽有少数处方中有用地榆、五倍子等具有收敛功效的中药,但收敛作用仍不够强,致使这些产品用于糜烂、水疱、渗出较多的皮肤病时起效不够快,中医外治的特色没有充分发挥。
接触性皮炎和烧伤愈后处常呈慢性病变,会出现皮肤增厚粗糙脱屑等苔藓样改变,西医多用激素类外用膏药外涂封包等方法治疗,长期使用副作用明显,限制了应用。中医药外治虽有特色,疗效不错,但组方众多,以汤药内服为主,使用不便,推广受阻,且多从清热燥湿立法,没有或很少使用收敛的药物,致使控制渗液、消除糜烂、水疱不够快。目前有许多中药外用药膏可供使用,但临床发现单纯使用软膏的疗效不尽人意。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治疗急性炎性渗出性皮肤病的外用药物。
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所述。
一种治疗急性炎性渗出性皮肤病的外用制剂,该制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
苦参2-6,地榆2-4,五倍子1-3,黄柏2-5,地肤子2-5,威灵仙2-5,透骨草2-5,枯矾1-3。
本发明所述的外用制剂,其原料药的优选重量份配比是:
苦参3-6,地榆2-4,五倍子1.5-3,黄柏2-4,地肤子2-4,威灵仙2-3,透骨草2-3,枯矾1-3。
本发明所述的外用制剂,其原料药的最佳重量份配比是:
苦参6,地榆4,五倍子3,黄柏3,地肤子3,威灵仙3,透骨草3,枯矾2。
本发明所述的外用制剂可以是洗剂、搽剂、喷雾剂或酊剂。
本发明所述的外用制剂,其中洗剂的制备方法由以下步骤组成:
按配比称取原料药,加入6~10倍水浸泡1小时后煎煮1小时,过滤,再往滤渣中加6~10倍水煎1小时,合并两次的煎液,过滤,离心取上清,浓缩至药液体积与投药质量的比为3~10∶1。上述方法中所述加水的倍数为重量体积倍,即,所述的原料药使用重量单位,水使用体积单位。
本发明所述的外用制剂,其中搽剂的制备方法由以下步骤组成:
称取苦参60g、地榆40g、五倍子30g、黄柏50g、地肤子50g、威灵仙30g、透骨草30g和枯矾10g,粉碎成粗粉,加入70%乙醇1000ml,密封浸渍20天,每2天振摇1次,滤过,再加入70%乙醇定容至1000ml。
本发明所述的外用制剂,其中喷雾剂的制备方法是先按洗剂的制备方法得到浓缩的药液,再所制得的药液分装在喷雾瓶中即可。
本发明所述的外用制剂,其中酊剂的制备方法由以下步骤组成:
称取苦参30、地榆20、五倍子15、黄柏20、地肤子20、威灵仙20、透骨草20和枯矾10,粉碎成粗粉,混匀,加入80%乙醇500ml,密封,搅拌或振摇,浸渍72小时后缓缓渗漉,收集渗漉液,再加入80%乙醇定容至500ml,滤过,即可。
上述搽剂和酊剂的制备方法中,所述的70%乙醇和80%乙醇均为体积浓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方医科大学,未经南方医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5308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糖型川贝罗汉止咳颗粒剂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治疗乳腺不通的药物及其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