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PLC的毛细管热力膨胀阀混合充注设备无效
申请号: | 201110052704.X | 申请日: | 2011-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749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07 |
发明(设计)人: | 蔡晋辉;谷小红;张扬;姚燕;蒋庆;李立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中久自控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7C5/00 | 分类号: | F17C5/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林怀禹 |
地址: | 310012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plc 毛细管 热力 膨胀 混合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力膨胀阀充注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PLC的毛细管热力膨胀阀混合充注设备。
背景技术
热力膨胀阀作为组成制冷装置的重要部件,是制冷系统四个基本设备之一。热力膨胀阀实现了冷凝压力至蒸发压力的节流,并控制制冷剂的流量,它的工作好坏,直接决定整个制冷系统的工作质量。制冷剂的流量调节依靠的是感温包内充注介质的气化饱和压,因此充注介质的控制是热力膨胀阀合格与否的关键工艺。而目前多采用的充注方法为人工充注和单一气体充注,充注设备自动化程度低、充注件安装困难、调节工装夹具费时等缺点,导致充注结果不准确、一致性差。混合充注工艺在感温包内充注冷媒和氦(氮)气体,可以实现负过热度等功能,因此设计开发自动化程度高、充注量准确、操作快捷的热力膨胀阀混合充注设备是提高热力膨胀阀产品质量的有效途径。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背景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PLC的毛细管热力膨胀阀混合充注设备。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在立式操作台背面设置后门,前端是工装台面,工装台面上装有热力膨胀阀充注工装,工装台面上部面板安装冷媒减压阀、氦气减压阀、第一节流阀、第二节流阀、第一玻璃转子流量计、第二玻璃转子流量计、合格指示灯、不合格指示灯、冷媒压力表、氦气压力表、触摸屏显示器、照明日光灯、日光灯开关和电源开关;工装台面下部面板是操作键区,安装启动按钮、急停按钮、前门;立式操作台上部设有压力传感器和电磁阀气路管件,底部是电气接线板;电气控制装置采用PLC控制系统,PLC控制系统分别与触摸屏显示器、压力传感器、急停启动开关、合格指示灯、不合格指示灯和所有电磁阀连接。
所述的热力膨胀阀充注工装包括上气缸、后气缸双头螺杆、气缸连板、下压打点件、压板、滑轨、进气接口、立柱、充注联板、支板、气缸安装板和底板;气缸连板与上气缸连接,气缸连板一侧装有支板,另一侧装有立柱和气缸连扳,中心安插双头螺杆,双头螺杆一端与上气缸相连,另一端与下压打点件相连,后气缸分别与气缸安装板和充注联板固定,充注联板和进气接口之间装有O型圈,气缸安装板与压板相连安装在滑轨上,滑轨安装在工装底板上,进气接口安装在压板内,下压打点件位于进气接口前部。
所述的下压打点件包括封口刀座、内六角螺钉、导轨、封刀口、下刀模和下刀座;封口刀座一侧通过内六角螺钉与导轨相连,导轨安装在所述支板上,封口刀座另一侧安装封刀口,下刀模表面为内凹状,下刀模安装在下刀座上,下刀座安装在所述滑轨上,封刀口与下刀模同轴安装。
所述的氦气减压阀其一端接氦气进气,另一端经氦气压力表,第二节流阀,第二玻璃转子流量计,氦气进气电磁阀分为四路,第一路接压力传感器和所述充注联板连接;第二路接第二冷媒进气电磁阀;第三路接真空电磁阀;第四路经放气电磁阀接单向阀;所述的冷媒减压阀一端接冷媒进气,另一端经冷媒压力表,第一节流阀,第一玻璃转子流量计,第一冷媒进气电磁阀接第二冷媒进气电磁阀;所有电磁阀和压力传感器经电线和电气接线板连接。
本发明与背景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采用立式操作台结构,操作,维护和改进容易。
2.实现了混合充注工艺,大大提高了产品性能。
3.本毛细管热力膨胀阀混合充注设备在PLC控制下实现混合充注,全面提升了设备的自动化水平。
4.大大降低了人为因素的影响。
总之本发明具有安装方便、充注精度高、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能较好地解决热力膨胀阀混合充注准确性的难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侧面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正面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充注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充注工装的侧视图。
图5是充注联板剖面图。
图6是本发明充注工装下压打点件工装的正面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充注工装下压打点件工装的侧面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基于PLC的毛细管热力膨胀阀混合充注工艺流程图。
图9是本发明气路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PLC控制系统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中久自控系统有限公司,未经杭州中久自控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5270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空调车间工艺排风全热回收系统
- 下一篇:带通气功能的变速器阻尼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