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源极驱动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10052351.3 | 申请日: | 2011-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878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08 |
发明(设计)人: | 林勇旭;钟竣帆 | 申请(专利权)人: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G3/20 | 分类号: | G09G3/20;G09G3/36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梁挥;祁建国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科***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驱动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技术,特指一种可提供多种不同信号极性转换型样的源极驱动器。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由于具有全平面,轻薄且低耗电的特性,因此相当受到市场上的欢迎,现已成为目前的主流显示技术。而液晶显示器的操作原理主要通过将外在电场施加于液晶分子的两极,致使液晶分子进行不同程度的扭转,进而控制光通量。最后,由于不同的光通量可产生不同的灰阶效果,再通过不同光原色间的调和,进而显示出影像。然而,若是长期对液晶分子施加某一个特定方向的电场,将会导致液晶分子的结构被破坏,所以在实际驱动液晶分子时,都会于一定周期内交替地改变驱动电压的极性,也就是所谓的极性反转(polarity inversion)。而为了达到极性反转的驱动效果,一般来说,用于产生驱动电压的源极驱动器的电路架构会经过特殊的设计,关于这类具备极性反转功能的源极驱动器的电路架构请见以下说明。
请参考图1,其为公知源极驱动器的简化后功能方块示意图。如图所示,源极驱动器10包含有移位寄存器11_1~11_2、主栓锁电路12_1~12_2、次栓锁电路13_1~13_2、电位转换电路14_1~14_2、数字至模拟转换电路15_1~15_2、输出缓冲电路16_1~16_2、输出电路17_1~17_2。其中,移位寄存器11_1、主栓锁电路12_1、次栓锁电路13_1、电位转换电路14_1、数字至模拟转换电路15_1、输出缓冲电路16_1、输出电路17_1形成所谓的信号通道10A,经信号通道所生成的源极驱动信号最后会通过信号线而输出至像素,同理,其他电路亦形成另一信号通道10B。对每一信号通道来说,数字至模拟转换电路15_1或15_2可根据极性控制信号POL的控制,来改变各自信号通道的输出信号的极性。举例来说,若数字输入像素数据经过数字至模拟转换电路转换后所形成的模拟电压为20V,则随着极性控制信号POL的不同,数字至模拟转换电路15_1或15_2可能输出+20V或-20V的电压至输出电路17_1或17_2来驱动像素。然而,若需实现兼具输出正极性或负极性电压的功能,则数字至模拟转换电路15_1~15_2的电路结构会相较仅输出单一极性的电压的数字至模拟转换电路来得更为复杂。如此一来,源极转换电路10的整体电路面积也随之增加。
因此,公知技术中存在一种改良后的源极驱动器架构。请参考图2,其为一改良后的源极驱动器的功能方块示意图。如图所示,源极驱动器20包含有移位寄存器21_1~21_2、主栓锁电路22_1~22_2、次栓锁电路23_1~23_2、电位转换电路24_1~24_2、数字至模拟转换电路25_1~25_2、输出缓冲电路26_1~26_2、输出电路27_1~27_2。其中,每一信号通道20A与20B中的数字至模拟转换电路25_1~25_2仅能输出单一极性的电压(正或负),而通过切换装置2A与切换装置2B的辅助,仍可使源极驱动器20达到交替改变源极驱动电压的信号极性效果,然而,这种架构仅交换相邻的信号通道20A与20B所输出的驱动信号的信号极性,因此,最后能达到的信号极性反转型样有限,其所拥有的变化性反而不如传统的源极转换电路10。原因在于源极驱动器10可任意地反转每个信号通道的输出信号极性,而源极驱动器20却必须凭借与相邻的信号通道进行信号路径切换,来达成信号极性反转的效果,因此,源极驱动器20仅能输出如”正、负、正、负....”以及”负、正、负、正....”等极性规律变化的驱动信号序列,而无法提供更进一步的变化。承上可知,传统的源极驱动器架构仍存有诸多极待改进的地方。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妥善运用多路复用装置与切换装置以于不同信号通道间建立信号传输路径的源极驱动器。通过多路复用装置与切换装置的辅助,本发明的源极驱动器仅凭单一信号输出极性的数字至模拟转换电路便可达成信号极性反转的效果。此外,相较于公知技术,本发明的多路复用装置与切换装置同时控制更多个信号通道间的信号传输路径,因此可以提供更多种的驱动信号的极性反转型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5235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