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含天然植物提取物的化妆品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052087.3 | 申请日: | 2011-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139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06 |
发明(设计)人: | 袁珂;林茵;殷明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农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8/97 | 分类号: | A61K8/97;A61Q19/00;A61Q19/02;A61Q17/04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 33213 | 代理人: | 吴秉中 |
地址: | 3113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天然 植物 提取物 化妆品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妆品技术领域,具体为含天然植物提取物的化妆品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当今世界上化妆品及护肤品对人类的美化和护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美容已经成为21世纪十大热门行业之一。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中国的化妆品市场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化妆品行业正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品牌是层出不穷,目前中国的化妆品市场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市场。
伴随着国内消费者对化妆品等日化行业的认知与熟悉,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对安全、健康、有效的护理方法更加关注,尤其是植物草本类护肤品的出现,进一步促进了化妆品行业的快速发展。我国拥有丰富的中草药资源,中草药化妆品的年增长率高达60%。因此天然植物类的化妆品值得期待,今后将会具有更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空间。
从近两年的化妆品市场上看,天然化妆品无疑将成为人们今后消费的趋势。天然化妆品是从天然植物中提取出来的,能对人体的皮肤起到营养保护和养颜等作用,又不会对皮肤造成刺激性损伤的功能成分。因此从植物中提取天然成分的植物性化妆品是最科学、最环保的方法。
黄秋葵为一年生草本植物,又名咖啡黄葵、羊角豆、补肾草、珍珠菜等。我国南北方各地均有黄秋葵的分布与栽培,美国人称之为“植物伟哥”,日本人称之为“绿色人参”,它还被许多国家定为运动员的首选蔬菜,是一种具有较高营养及药用价值的新型保健蔬菜。黄秋葵中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黄酮、果胶、多糖等功效成分,特别是黄秋葵的嫩荚果中富含的粘液状物质,是由多聚半乳糖、半乳聚糖和阿拉伯聚糖与果胶的混合物,其中果胶是一种可溶性纤维,它能促进体内有机物质的排泄,减少毒素的积累,降低血糖和胆固醇的含量。黏滑汁液能帮助消化,防止便秘。具有癌抗癌、补肾壮阳、增强免疫力、助消化等作用。黄秋葵中的水溶性纤维果胶、多糖对皮肤也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将黄秋葵嫩果捣碎取汁液用来护肤具有独特的美容养颜、增加皮肤弹性和延缓衰老、祛除皮肤褐斑、使皮肤美白、细嫩的作用。
葡萄籽中含有大量的原花青素,葡萄多酚,被誉为强效自由基清除剂,是植物来源的高效的抗氧化剂之一。体内和体外试验表明,葡萄籽提取物的抗氧化效果是维生素C和维生素E的30~50倍。具有清除自由基、提高人体免疫力的强力效果。葡萄籽是天然的阳光遮盖物,能阻挡紫外线侵害皮肤,防止及改善紫外线引起的皮肤色素沉淀。葡萄籽中的原青花色素能够修复受伤的胶原蛋白和弹性纤维,能改善多种过敏症,还能减少黑色素沉着,特别是能防止及改善紫外线引起的皮肤色素沉淀,能使肤色均匀透明、淡化黑色素。葡萄籽提取物具有收敛作用,能收紧皮肤,防止皮肤皱纹的提早出现,长期使用能保持皮肤的细腻光滑,改善及增强皮肤弹性,具有美容养颜的作用。葡萄籽同时具有抗炎、抗氧化、美容、促进血液循环等功能,还能够通过抑制酪氨酸酶活性而清除自由基,减少黑色素沉积和皮炎发生。葡萄籽不但可高效清除人体内的自由基,而且可以促进皮肤的新陈代谢,隔离环境的污染和化妆品的伤害,淡化色斑、分解黑色素,达到美白肌肤的功效。 天然植物无患子中含有丰富的苷类物质,主要为三萜皂苷类、倍半萜苷类。具有很强的抗菌止痒、杀菌防腐、消炎、清洁皮肤、防治皮肤病、祛斑增白、有效清除污垢,泡沫丰富无异味,且100%降解,不会产生有害人体健康和有害环境的任何残留物,属于纯天然绿色无公害植物。目前已有大量证据证实作用于人体皮肤具有有效清洁皮肤、抗菌止痒、美容增白,去斑去痘、防治痤疮等皮肤病的作用。
虽然有报道单独使用葡萄籽或无患子应用于化妆品中,但尚未报道同时含有黄秋葵果实、葡萄籽与无患子这三者天然植物提取物应用于化妆品中。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状况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设计提供含天然植物提取物的化妆品及其制备方法的技术方案,该化妆品具有改善皮肤皱纹、增加皮肤弹性、美白养颜、祛斑的功效。
含天然植物提取物的化妆品,其特征在于含有重量百分含量的以下物质:黄秋葵果实提取物1.0~2.2%,葡萄籽提取物1.0~2.0%,无患子提取物0.5~1.2%,余量为助剂和载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农林大学,未经浙江农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5208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