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包装用瓦楞型增强单板层积材及其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049145.7 | 申请日: | 2011-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798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14 |
发明(设计)人: | 梅长彤;邵前胜;周定国;徐信武;周晓燕;张洋;潘明珠;崔举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林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27D1/04 | 分类号: | B27D1/04;B27N3/12;B32B17/04;B32B21/08;B32B3/28 |
代理公司: | 南京君陶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15 | 代理人: | 沈根水 |
地址: | 210037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包装 瓦楞 增强 单板 层积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以速生树种木材为原料,制造一种包装用瓦楞型增强单板层积材及其制造方法。属于人造板与复合材料制造工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每年我国包装及运输行业需要大量的托盘,主要采用的托盘种类为塑料托盘和木质托盘。与塑料托盘相比,木质托盘具有质量轻、易加工和价格低的优势,因此应用十分广泛。目前,我国普遍采用的木质托盘主要有实木托盘和胶合板组合式托盘。实木托盘采用的原料多为天然林针叶材树种木材,如落叶松、樟子松等。实木托盘用于出口包装还必须进行熏蒸处理,不仅需要砍伐大量的天然林木材,而且提高了包装运输成本,既浪费了资源,又破坏了生态环境。胶合板组合式托盘是将一定厚度大幅面的胶合板锯割成窄条状,然后再用射钉枪或螺钉组合拼装而成,该方法制造托盘虽然可以利用速生树种木材制成的胶合板替代实木,而且出口不需要熏蒸,但是需要经过二次加工才能做出最终产品,增加了材料消耗、动力消耗和劳动力消耗。
包装用瓦楞型增强单板层积材是将速生木材单板和玻璃纤维布沿顺纹方向平行组坯层积一次模压胶合而成的一种曲面型单板层积材。该方法为一次成型,不需要二次加工,大大节约了材料和动力消耗。另外,产品经过特殊的结构设计,具有更高的强度。提高了木材利用率和产品附加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的是一种包装用瓦楞型增强单板层积材及其制造方法,其目 的旨在克服现有包装托盘材料和技术中的不足,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制造、物理力学性能高的包装用瓦楞型增强单板层积材及其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包装用瓦楞型增强单板层积材,其结构是由木质单板和玻璃纤维布构成,木质单板涂施酚醛树脂或脲醛树脂,单面涂胶量为150~220g/m2,涂胶后的木质单板进行顺纹理组坯,并且放入浸胶后的玻璃纤维布,玻璃纤维布的经向纤维与木质单板纤维方向平行,玻璃纤维布经浸胶干燥后作为单板层积材上下两面的次表层,用于提高其弹性模量和静曲强度,单板层积材形状为瓦楞型,通过模压方法制成。
包装用瓦楞型增强单板层积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包括如下工艺:
一、将速生材木段经旋切机旋切制取厚度为2.0~3.0mm的单板,速生材树种可以是杨树、桉树或马尾松等;
二、将单板干燥至含水率8%~10%;
三、碱性玻璃纤维布浸渍酚醛树脂或脲醛树脂,浸渍用胶液重量浓度为25%~50%,浸渍时间10mim~30min,浸渍后凉干;
四、单板涂施酚醛树脂或脲醛树脂,单面涂胶量为150~220g/m2;
五、涂胶后的木质单板进行顺纹理组坯,并且放入浸胶后的玻璃纤维布,玻璃纤维布的经向纤维与木质单板纤维方向平行,组成的板坯在室温下陈化30~60min;
六、陈化后的板坯放入带有瓦楞型模具的热压机中进行热压,热压温度为130℃~160℃,热压时间为60~90s/mm板厚,单位压力为1.5~2.5Mpa。将压制好的模压制品从热压机中取出,自然冷却,即得到包装用瓦楞型增强单板层积材。
本发明的优点:本发明采用速生木材单板为原料,制造出包装用瓦楞型增强单板层积材,该产品采用一次模压成型,具有强度高、尺寸稳定性好等有点,可以替代现有的实木托盘和胶合板组合式托盘广泛应用于包装和运输领域。既高效综合利用速生木材,又节省天然木材资源采伐,保护了生态环境。
附图1是包装用瓦楞型增强单板层积材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包装用瓦楞型增强单板层积材外形图。
图中的1是杨木单板;2是浸胶玻璃纤维布。
具体实施方式
对照附图1,其结构是由杨木单板1和玻璃纤维布2构成,杨木单板涂施酚醛树脂或脲醛树脂,单面涂胶量为150~220g/m2,涂胶后的杨木单板进行顺纹理组坯,并且放入浸胶后的玻璃纤维布,玻璃纤维布的经向纤维与杨木单板纤维方向平行,玻璃纤维布经浸胶干燥后作为单板层积材上下两面的次表层,用于提高其弹性模量和静曲强度,单板层积材形状为瓦楞型,通过模压方法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林业大学,未经南京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4914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快速评估甲型流感病毒宿主特异性的方法
- 下一篇:浓酸二段熟化石煤提钒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