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低损耗无气隙式扼流圈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110048329.1 | 申请日: | 2011-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550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05 |
发明(设计)人: | 廖晟恩;张治良;陈义霖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17/04 | 分类号: | H01F17/04;H01F27/24;H01F27/30;H01F27/32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梁挥;张燕华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损耗 无气隙式扼流圈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扼流圈,尤其涉及一种低损耗无气隙式扼流圈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扼流圈(choke)如图1、图2所示,该扼流圈包括有一卷线轴(bobbin)10、二铁芯(magnetic)20及一线圈(coil)30。该线圈30是以绕线方式设置于该卷线轴10上,再将二铁芯20的二中柱201穿过该卷线轴10的穿孔101,使二中柱201夹接于该卷线轴10上,以形成扼流圈。在二铁芯20与该卷线轴10组装完成后,该二铁芯的二中柱之间行成有一气隙(gap)202,该气隙的大小用以调整该扼流圈的感值。
由于扼流圈具有限制或抑制交流电流动的特性,因此已被广泛的运用在电源供应器或发电机等电子装置上。但是现有的扼流圈的设计及使用上也存在诸多的问题,例如:
1、铁芯的二中柱之间有气隙存在,该气隙易造成涡流损耗过大,使电源供应器(Power supply)效率差。
2、铁芯的二中柱之间的气隙会让磁场在气隙中振动产生异音。
3、为了防止气隙所产生异音,在制作时需于二中柱之间进行点胶或贴胶布,导致制作工时及工序增加,造成制作成本也增加。
4、由于二中柱之间的气隙过大,容易造成铁芯饱和,使直流偏压(DC Bias)特性变差。
5、将线圈缠绕于卷线轴上的设计,会让卷线轴占去铁芯许多的可绕线空间,导致所搭配的铁芯组体积大,让扼流圈无法达到体积小型化的要求。
6、线圈传绕于该卷线轴上,需以人工绕线方式,以增加制作成本。
7、现有扼流圈的线圈绕在卷线轴上的设计会使线材直流阻抗增大,且还需使用卷线轴或是遮盖(Cover)固定绕线,造成材料浪费。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缺失,本发明提出一种无需使用卷线轴或是遮盖,在铁芯组与线圈组合后,形成无气隙式的扼流圈。
为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低损耗无气隙式扼流圈结构,包括:
一铁芯组,具有一第一铁芯及一第二铁芯,该第一铁芯上具有一第一平板,该第一平板的上具有一第一中柱,该第一中柱上具有一第一截面部,该第一平板的两端各具有一第一翼部,该二第一翼部上各具有一第一端面,该第一中柱与该二第一翼部及之间具有一第一容置空间;该第二铁芯上具有一第二平板,该第二平板上具有一第二中柱,该第二中柱上具有一第二截面部,该第二平板的两端各具有一第二翼部,该二第二翼部上各具有一第二端面,该第二中柱与该二第二翼部之间具有一第二容置空间;
一线圈,其上具有一卷绕部,该卷绕部上具有一套于该第一中柱及该第二中柱的套接孔,该卷绕部上具有一输入端及一输出端;
一绝缘组件,为一平板状,其上具有二穿孔,该二穿孔供该线圈的输入端及输出端穿过,以配置于该铁芯组的下方;
其中,该铁芯组的第一及第二铁芯与该线圈组合时,该第一及第二中柱的第一及第二截面部紧密贴合,以形成无气隙状态。
由于本发明提供的铁芯组的第一及第二中柱之间的第一及第二截面部紧密贴合形成无气隙式,可降低铁芯组的气隙所产生的涡流损耗,进而提升电源供应器效率,可减少磁场在气隙中振动所产生的异音,且电感系数值较大,绕线圈数可以减少,因而达到体积小型化要求。在制作时还可以省去人工于第一及第二中柱之间进行点胶与贴胶布的制作工时、工序及成本。再者,本发明所提供的无气隙式扼流圈结构的线材使用扁平卷绕成线圈,让直流阻抗比一般线材损耗更低,在设计上可省去卷线轴或是遮盖之使用。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现有扼流圈结构外观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侧剖视示意图;
图3本发明的低损耗无气隙式扼流圈结构外观立体示意图;
图4本发明的低损耗无气隙式扼流圈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5本发明的低损耗无气隙式扼流圈结构的剖视示意图;
图6本发明另一种铁芯组外观示意图;
图7本发明再一种铁芯组外观示意图;
图8本发明又一种铁芯组外观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
现有技术
卷线轴10
穿孔101
铁芯20
中柱201
气隙202
线圈30
本发明
铁芯组1
第一铁芯11
第一平板111
第一中柱112
第一截面部113
第一翼部114、1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4832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