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UV光固化聚氨酯丙烯酸树脂组合物有效
申请号: | 201110045966.3 | 申请日: | 2011-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618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24 |
发明(设计)人: | 叶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长润发涂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D175/14 | 分类号: | C09D175/14;C09D7/12 |
代理公司: | 上海新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13 | 代理人: | 王敏杰 |
地址: | 201506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uv 光固化 聚氨酯 丙烯酸 树脂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UV涂料,尤其涉及一种具有良好附着力的聚氨酯丙烯酸树脂UV涂料。
背景技术
带金属板门板具有极好的耐磨、耐高温、抗腐蚀性,且日常维护简单、纹理细腻、线条简洁大方、极易清理、经久耐用、环保低碳、不会散发异味,由于具有上述优点,带有金属质感门板已经成为家具和房屋装修中首选之品。
带金属板门板的结构是在中密度板上粘贴经过特殊氧化处理、精细拉丝打磨、表面形成致密保护层的金属板,并通常采用PU漆来对底材进行保护。但由于传统PU漆的干燥时间过长、施工效率低、喷涂施工浪费大且环保性差,已经很少采用。UV漆具有不含挥发性物质、效率高以及装饰成本低廉等优点而被大众广泛的使用。
虽然UV漆具有绿色环保、高效节能,漆膜硬度、丰满度高,耐磨、耐刮擦性好等性能,但也存在这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含颜色的漆膜干燥困难、施工必需的设备投入高等问题。
中国专利CN1414040A公开了一种光固化底漆组合物以及使用该组合物的涂覆方法。其中组合物包括:在其侧链上含有通过聚氨酯连接的可聚合不饱和基团的丙烯酸树脂,并且以树脂的固含量计,可聚合不饱和基团的含量为0.2~2.0mol/kg;每个分子中至少含有一个可聚合不饱和基团的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低聚物;和光聚合引发剂。该光固化底漆组合物能够缩短固化时间并提高施工效率,储存时间也可以较长。
中国专利CN101845259A公开了一种水性UV木器涂料的组分,以重量份数计,55~65%的丙烯酸脂乳液、1.0~1.5%的光引发剂、10~15%的填料、2.0~3.0%增稠剂、2~5%的助剂用量、8~10%的异丙醇和10~15%的去离子水。该涂料用作实木基材的底漆,制作工艺简单、施工方式灵活。
然而上述专利公开的UV漆在金属上的附着力比较差,无法形成优良附着对金属层进行保护,这一缺点限制了UV漆在一些粘贴金属薄片的板上的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高附着力的UV光固化聚氨酯丙烯酸树脂组合物,所述组合物作为涂料涂覆在底板之上可以提高附着力、增加丰满度,同时也具有抗碱、防腐蚀的功能。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UV光固化聚氨酯丙烯酸树脂组合物,组分包括:
聚氨酯丙烯酸酯 15~30重量份;
环氧丙烯酸树脂 15~35重量份;
丙烯酸磷酸酯 1~3重量份;
活性稀释剂 10~25重量份;
光引发剂 1~3重量份;
所述环氧丙烯酸树脂为如结构式(Ⅰ)所示的双酚A环氧丙烯酸树脂:
(Ⅰ)
其中,R1为甲基或H,R为如结构式(Ⅱ)所示的基团:
(Ⅱ)
其中,n为0~4的整数。
上述的UV光固化聚氨酯丙烯酸树脂组合物中,所述聚氨酯丙烯酸酯为含溶剂型热塑性丙烯酸树脂与聚氨酯丙烯酸树脂的混合物。所述热塑性丙烯酸树脂指的是结构式(Ⅳ)所示的丙烯酸类单体的均聚物或共聚物,或所述丙烯酸类单体与其它烯属单体的共聚物,其中,R5和R6分别为H或烃基(优选为甲基)。所述聚氨酯丙烯酸树脂为溶剂型聚氨酯丙烯酸树脂(即所述聚氨酯丙烯酸树脂溶于溶剂中形成聚合物溶液),所述溶剂可以是可用的烃类、醇类、醚类、酮类等常用有机溶剂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优选地,所述聚氨酯丙烯酸酯在25℃的下粘度为10000~15000MPa·s。
(Ⅳ)
上述的UV光固化聚氨酯丙烯酸树脂组合物中,所述环氧丙烯酸树脂为TPGDA(二缩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Tripropylene glycol diacrylate)与所述双酚A共混改性得到的混合物,所述混合物中的TPGDA含量优选为20%。
上述的UV光固化聚氨酯丙烯酸树脂组合物中,优选地,所述环氧丙烯酸树脂在25℃时的粘度为20000~40000MPa·s、分子量为1500~3200。
上述的UV光固化聚氨酯丙烯酸树脂组合物,所述丙烯酸磷酸酯分子结构如结构式(Ⅲ)所示:
(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长润发涂料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长润发涂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4596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