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对药品电子监管码进行赋码的方法及赋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10042311.0 | 申请日: | 2011-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762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07 |
发明(设计)人: | 金精艺;吴亮;徐春丽;张惠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汇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17/00 | 分类号: | G06K1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新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13 | 代理人: | 周涛 |
地址: | 200072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药品 电子 监管 进行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药品生产,特别是涉及到国家药品监管部门需要对所生产药品进行电子监管码监管时用的电子监管码赋码的方法及赋码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国家将越来越多的药物列入了国家监管范畴,以确保药物的生产,流通和使用环节随时可以查询真伪,保证用户用到的是真正的药品,并且可以通过公共渠道了解该药物的各个环节资料。在具体的监管实践中,是利用药品电子监管码对每盒药品进行监管的,而药品的盒装为最小的销售单位。
药品电子监管码是通过条码将药品的生产、质量等源头信息传输到监管网数据库中,流通企业通过监管码进行进货检查验收并将进货信息传输到监管网数据库中,在销售时将销售信息传输到监管网数据库中在销售时将销售信息传输到监管网数据库,这些数据信息可供消费者进行真伪与质量查询,来辨别药品的真伪。
药品电子监管码由一组20位的条形码,由药品生产企业事先从国家药监指定的部门申请。赋码就是政府对产品实施的统一电子监管措施,就是给每件产品赋予唯一的标识——监管码。根据包装层数需要,监管码分为一级码、二级码以及三级码。每件药物产品的监管码唯一,即“一件一码”,好像商品的身份证,生产企业获取各级监管码后,根据规定的格式,通过赋码系统的监管码导入功能,将新的药品监管码导入赋码系统,供生产包装使用。
赋码系统对外与监控信息网络系统通过数据接口,进行原始监管码的导入,并将关联好的监管码上传至监控信息网络系统;对内与扫描系统、显示屏幕、条码打印系统、贴标系统等通过接口进行联系,通过现场数据收集传送到赋码系统中,经过处理,将信息反馈给现场,指导作业人员如何进行下一步作业,如果是自动生产线,可以通过数据接口指导自动设备进行自动生产处理。
由于国家只是要求每件药品都要存在电子监管码,并且需要将关联完成的各级电子监管码上传至监控信息网络系统,而对如何对各个药物产品赋码并没有明确要求。各个药品生产企业在码过程中也会出现不少问题,从中列举一些解决方案出来并且分析了一下有优缺点。
方案一:标贴印制电子监管码的标签。该方案只需将企业已获得的赋码提供给标签制作方,将依据标准规格(或在印刷规范内进行合适的设计,亦可结合原有的产品如瓶标等印刷),为企业提供印制有电子监管码的标签,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将该标签标贴到生产的最小产品包装上。
优点:前期投入小,对原生产线改动较小,经过再次设计的标签可以跟产品有一定的相容性。
缺点:后期投入成本相对大,工位贴标签,自动标贴的需要修改生产线。
方案二:在线打印电子监管码的条码。该方案需企业购买可以在线打印可变条码的打码机器,在线打印条码不干胶,直接标贴到产品上,或直接打印在药品包装上。
优点:不需对产品进行预先估计,可实现在线实时赋码,实时监控,对生产流水线影响不大。
缺点:前期投入大,是因为要专门购置打码机器,后期成本也不小,需要大量的条码耗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新的对药品电子监管码进行赋码的方法及赋码装置。本发明的赋码方法和赋码装置可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人工劳动,确保较低的差错率,并且在生产线已经定型的前提下尽量少的影响生产进度。
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对药品电子监管码进行赋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是在药品的小包组合成中包以后,同时对预先设置的小包码和中包码进行扫描,并进行小包码和中包码关联,然后再将中包组合成为大包,大包上设置大包码,最后对大包码、中包码和小包码进行关联,完成药品电子监管码的三级监管码的赋码工作。
上述的一种对药品电子监管码进行赋码的方法包括如下详细步骤:
第一步,获取电子监管码,该电子监管码包括有小包码,中包码和大包码,该小包码为一级码,中包码为二级码,大包码为三级码;
第二步,在药品销售过程中,每个单盒作为最小销售单元,在作为小包的每个单盒上印刷或粘贴电子监管码的一级码作为小包码;
第三步,多个单盒组成一个中包,在封装组合后的中包上贴上电子监管码的二级码作为中包码;
第四步,将上述中包放入到电子监管码的输送扫描线,同时对小包码和中包码成组的一次自动扫描,并在处理器中建立小包码和中包码的关联,即知道中包码即可知道所包含的小包码,知道小包码即可知道所处的中包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汇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汇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4231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