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微计量输液器安全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10042255.0 | 申请日: | 2011-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415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2 |
发明(设计)人: | 郑万盛;汪贤宗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万盛 |
主分类号: | A61M5/168 | 分类号: | A61M5/168;A61M5/36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23 | 代理人: | 张聚增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计量 输液 安全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输液安全装置的改良,尤指涉及一种适用各种点滴的自动安全止水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用于输液或输血的点滴注射装置于使用时通常会配合流量控制阀一并使用,以在点滴注射结束或更换滴液瓶等必要情况下,通常是利用控制阀停止输液或输血,防止空气进入血管和血液回流进入输液管中。
现有控制阀通常包含有设置储存于点滴瓶中的浮体件及装置于浮体件下方的吸盘,浮力件利用滴液杯中滴液所提供的浮力,使在滴液杯中上下浮动,但现有浮力件于滴液杯倾斜时或于其它非常态的使用情况下,会造成浮载于滴液杯的浮杯件无法正常随着滴液液面的变化而作上下浮动或是联结于浮力件的吸盘无法有效阻隔出液口,而影响到的止水效果。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发明人于是对现有微计量输液器安全控制装置的结构进行改良,提供一种微计量输液器的安全控制装置,设置于一滴液储存槽内,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包括该安全控制装置包含有一中空的浮筒、一套盖该浮筒下方开口处的浮盘与一连接于该浮盘的止水件,该浮盘上方设有一对应套合该浮筒的顶凹槽,而于下方设有一底凹槽,该止水件具有一顶接部以及一由该顶接部边际一体往下延伸的裙边部,且以该顶接部固定于该浮盘的底凹槽内,当该安全控制装置随着液面降低时,该止水件利用该顶接部与该裙边部共同完整包覆吸附于该滴液储存槽底部的一出液面,且使滴液不再由该出液面的一出液口流出,以利进行自动止水的安全输液控制。
于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该滴液储存槽下方更对应组合有一接续管,该出液面具有一出液管件并形成一出液通口贯穿该出液面,该出液管件具有一突入该滴液储存槽的第一开口端,且该止水件以该顶接部底面抵顶于该第一开口端并止塞该出液通口,该裙边部则完整吸附于该出液面,且使滴液不再由该出液通口流出,以利进行自动止水的安全输液控制。
该出液管件的另一第二出口端伸入该接续管内部。
该裙边部往下逐渐向外延伸至近似平面的角度,使该止水件形成一上窄下宽的罩体结构。
于该止水件的顶接部厚度大于其裙边部,并藉由顶接部的厚度而卡固于该浮盘的凹接部中。
该底凹槽凸出有一卡缘,该卡缘相对设于该顶接部对应塞入该底凹槽位置的下方处,以利该止水件藉由该顶接部固定于该底凹槽内。
于该浮筒顶端设有一筒顶凹槽。
该浮筒顶端周缘处凸出有多个助浮凸部或一圈助浮凸缘。
该浮筒、浮盘及止水件整体比重介于0.8至1.0之间。
本发明所采用的具体实施例,将藉由以下的实施例及附呈图式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立体分解图;
图1A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立体组合图;
图1B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剖面组合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实际使用立体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使用状态剖面示意图(一);
图4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使用状态剖面示意图(二);
图5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实际使用立体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立体分解图;
图6A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立体组合图;
图6B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剖面组合图;
图7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使用状态剖面示意图(一);
图8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使用状态剖面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1A、图1B中所示,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立体分解图、立体组合图与剖面组合图,安全控制装置10包含有一中空的浮筒11、一浮盘12与一止水件13。浮筒11具有一中空的本体110,本体110顶端周缘处凸出有多个助浮凸部111,而浮筒11的本体110下方为一开口112。
浮盘12上方设有顶凹槽121,并于相对下方设有一底凹槽122。顶凹槽121的槽口朝上,且其槽口可对应套合浮筒11的开口112,使浮盘12能对应组接于浮筒11下方并于安全控制装置10内形成一中空的封闭浮体B。
于本发明的设计中,于浮盘12下方连接有一止水件13,止水件13具有一呈圆盘形的顶接部131与一裙边部132,且裙边部132是由顶接部131边际一体往下延伸,其中顶接部131厚度大于裙边部132,且裙边部132往下逐渐向外延伸至近似平面的角度,使止水件13形成一上窄下宽的罩体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万盛,未经郑万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4225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铁盐除磷沉淀剂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可调节多点定位制孔装置及制孔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