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二茂镁合成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10038266.1 | 申请日: | 2011-0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535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17 |
发明(设计)人: | 潘兴华;徐耀中;万欣;董礼;陈化冰;孙祥祯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南大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F17/00 | 分类号: | C07F17/0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王玉国;陈忠辉 |
地址: | 215021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茂镁 合成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制备金属有机化合物二茂镁的合成装置。
背景技术
制备二茂镁的合成装置应用在固体与气液反应生成固体的反应体系中,固体原料与固体产品混合在一起,影响原料的进一步反应,导致反应转化率不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二茂镁合成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二茂镁合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环戊二烯发生器、接收器和连接于接收器上的反应室,反应室为垂直布置,反应室的顶部设有固体加料口,环戊二烯发生器上的刺型分离柱通过F46管与反应室连通,反应室内腔的中间部位水平设有一档板,档板上设有多个空隙槽,反应室的侧面设置有温度计套管,温度计套管内插入温度传感器,反应室的外层包裹有电加热丝;接收器的侧面连接一缓冲器。
进一步地,上述的二茂镁合成装置,所述接收器的体积大于反应室的体积。
更进一步地,上述的二茂镁合成装置,所述档板上空隙槽的宽度为1~2毫米。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性特点和进步主要体现在:
本发明将反应容器分为上下两层,避免固体原料与固体产品混合在一起,影响原料的进一步反应,从而有效地使原料气固充分接触反应,而且反应后产物立即离开反应室,促使反应转化率提高,节省了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图1:本发明的构造示意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的含义见下表: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二茂镁合成装置,包括环戊二烯发生器1、接收器12和连接于接收器上的反应室11,反应室11为垂直布置,反应室11的顶部设有固体加料口7,环戊二烯发生器1的侧面设置有环戊二烯加料口2,环戊二烯发生器1上设有刺型分离柱3,刺型分离柱3通过F46管6与反应室11连通,刺型分离柱3上还安装有温度传感器套管4,温度传感器套管4内插入温度传感器5,环戊二烯通过F46管6进入反应室11,反应室内腔的中间部位水平设有一档板10,档板10上设有多个空隙槽,空隙槽的宽度为1~2毫米,档板10能挡住加入的固体原料,挡住大颗粒原料,细小颗粒可以通过,反应室11的侧面设置有温度计套管9,温度计套管9内插入温度传感器8,方便温度传感器8损坏后的更换,反应室11的外层包裹有电加热丝,以提供反应所需要的温度,电加热丝与温度传感器8之间由绝缘材料隔开;接收器12的侧面连接一缓冲器13,防止反应后的产品被载气带出堵塞出气口。
合成装置应用于制备金属有机化合物二茂镁时,预先从固体加料口7加入镁屑,用载气排除空气后,由电加热丝加热到指定温度,再将由环戊二烯发生器1产生的环戊二烯蒸汽随载气经过F46管6进入反应室11,在反应室内与镁反应,生成的二茂镁经过挡板10随载气流下,变成固体沉降在接收器12中,实现固体产品二茂镁与固体原料镁的充分分离。档板10上部的镁继续与环戊二烯反应,从而使反应转化率提高,节省了成本。
综上所述,本发明将合成装置分为上下两层,避免固体原料与固体产品混合在一起,影响原料的进一步反应,从而有效地使原料气固充分接触反应,而且反应后产物立即离开反应室,促使反应转化率提高,节省了成本。
需要强调的是:以上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南大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南大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3826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