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彩色三重隔热涂料无效
申请号: | 201110032138.6 | 申请日: | 2011-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156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06 |
发明(设计)人: | 张勇;张克昌;张柯青;陈志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安能捷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D5/00 | 分类号: | C09D5/00;C09D5/33;C09D7/12;C09D13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100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彩色 三重 隔热 涂料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节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彩色隔热涂料。
背景技术
美国和德国等发达国家在航空及军用等专用涂料的基础上相继开发了用于彩瓦、屋面和墙面的反射隔热涂料。有在地球上能接受到的太阳辐射由紫外光、可见光和近红外光线组成,合计能量为700kcal/m2,波长区域是0.2~2.5μm,其中紫外光占2.5%,可见光占44.3%,近红外光占53%。借助反射涂层对可见光和近红外线的高反射率降低太阳辐射的积累热。同时通过辐射形式把吸收的日照光线和热量以一定的波长发射到大气窗口中,以主动式降温方法达到隔热降温效果。该涂料借用了军事红外技术,提高涂层在λ=0.3~1.35μm和λ=8~13.5μm波段的高发射效果,其性能评价参数为发射率。
隔热涂料按照其原理可分为以下三类:
(1)阻隔型隔热涂料是一种通过热传递的阻抗作用实现隔热的被动式降温涂料。一般采用低导热率的组合物或在涂膜中引入热导率极低的空气,以获得良好的隔热效果。以海泡石、蛭石、珍珠岩粉等作无机隔热骨料的硅酸盐复合隔热涂料(GB/T17371-1998)为典型的阻隔性隔热涂料。
(2)选择型热反射隔热涂料
是一种以反射太阳光近红外部分为主的被动式降温涂料。借助反射涂层对可见光和近红外线的高反射率降低太阳辐射的积累热。大多以物理意义不明确的“吸热率”或“吸收率”、“反射率”、“透射率”作为降温隔热性能的判定标准。
(3)辐射型隔热涂料
是一种通过辐射形式把吸收的日照光线和热量以一定的波长发射到大气窗口中,以主动式降温方法达到隔热降温效果。该涂料借用了军事红外技术,提高涂层在λ=0.3~1.35μm和λ=8~13.5μm波段的高发射效果,其性能评价参数为发射率。
发明内容
现有的热反射隔热涂料为了获得较高的反射率均为白色系,适用范围受到限制,且三种类型的隔热一般只能单独或两种互配使用,隔热效果有限。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制备一种融合了热反射、辐射、阻隔三重隔热功能的彩色隔热涂料。
本发明由具有高近红外反射率的红外纳米材料、低红外吸收率的彩色颜料、高辐射率的纳米金属氧化物以及具有低导热系数的真空或中空玻璃微珠或陶瓷微珠等功能性颜填料制备而成的专用彩色色浆与各种油性树脂或水性乳液经研磨分散调制而成。
本发明的关键在于具有三重隔热功能的彩色色浆的制备。由于彩色颜料难以达到较高的红外反射率,而较高的红外透过率较容易达到,因此通过选用低红外吸收率的彩色颜料使得红外线较易穿透达到高红外反射纳米材料而反射出涂层,中空玻璃微珠或陶瓷微珠在达到一定阻隔绝热效果的同时也具备一定的反射功能,涂层中加入微量的纳米金属氧化物,在不影响反射效果的同时可以大大提高涂层的辐射率。由此通过各种功能材料的互配、研磨、分散制备成隔热色浆,可以通过彩色颜料的调配获得全色系的彩色隔热涂料。
本发明中彩色隔热色浆的制备工艺为:
(1)将高近红外反射率的红外纳米材料、高辐射率的纳米金属氧化物按比例混合;
(2)根据不同颜色要求选择所对应的低红外吸收率的彩色颜料,加入步骤(1)制成的混合物中,加入软化水用球磨机研磨2-3h,制成初级浆料;
(3)按比例将玻璃微珠或陶瓷微珠加入步骤(2)制成的初级浆料中并高速搅拌分散后制成专用隔热色浆。;
(4)在调漆容器中加入步骤(3)制备的隔热色浆、丙烯酸乳液以及其它功能助剂,分散搅拌后即可得到彩色三重隔热涂料。
本发明的优点是构造及工艺简单、可大大提高墙体的隔热性能,尤其在夏热冬冷及夏热冬暖的中国南方可显著降低建筑空调能耗、降低了墙体涂料表面的温差波动提高涂层的耐久性、同时具有全色系的彩色饰面。
附图说明
图1是三重隔热原理图;
图2是标准参考太阳辐射光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实施例1:灰色隔热涂料的制备、配比及性能
配方如下:
聚丙烯酸酯乳液 25
高近红外反射率的红外纳米材料 10
低红外吸收率的灰色颜料 5
高辐射率的纳米金属氧化物 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安能捷节能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安能捷节能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3213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偏置锁相环
- 下一篇:触控系统、触控操作方法与计算机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