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导管连接转换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10027444.0 | 申请日: | 2011-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687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25 |
发明(设计)人: | 李秀英;刘江州;衣瑛;闫芳芳;韩文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大正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39/10 | 分类号: | A61M39/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4209***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管 连接 转换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详细讲是一种用于引流管与体外引流装置连接的导管连接转换装置。
背景技术
我们知道,外科手术后临床置管引流比较普遍,置管引流需要将置入的引流管与体外引流装置连接,实现体外引流。而目前临床上都是用引流管与体外引流装置直接连接,由于引流管硬度、粗细等原因,经常出现连接困难,连接不牢固、漏液,容易交叉感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引流管与体外引流装置相互连接时,连接困难,连接不牢固、漏液,容易交叉感染的问题,提供一种引流管与体外引流装置相互连接时,连接简单,连接牢固,可以避免漏液、交叉感染的导管连接转换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导管连接转换装置,主要结构特点是,其由转换装置主体、硅胶柱、挤压护帽和鲁尔接头组成,鲁尔接头设置在转换装置主体上端,转换装置主体下部设有下端敞口的挤压腔,挤压腔与鲁尔接头间设有连通口,硅胶柱安装在挤压腔内,硅胶柱中心设有引流管通孔,挤压护帽经螺纹安装在转换装置主体下端,挤压护帽下端内设有挤压凸起,挤压凸起中心设有引流管通孔。
本发明硅胶柱轴向上开有侧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引流管与体外引流装置连接时,将引流管连接端经挤压凸起中心的引流管通孔、硅胶柱中心的引流管通孔、连通口插入鲁尔接头,与鲁尔接头连通。再将挤压护帽在转换装置主体上拧紧,挤压护帽下端的挤压凸起挤压硅胶柱发生形变,将引流管夹紧。最后用转换装置主体上端的鲁尔接头与体外引流装置相互连接,引流管与体外引流装置间的连接简单,连接牢固,可以避免漏液、交叉感染。由于硅胶柱轴向上开有侧槽,连接时挤压护帽挤压硅胶柱发生形变朝向一个方向受力,引流管与硅胶柱摩擦力大,连接更牢固,引流管受力均匀,不会发生因局部受力过大不通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结构示意图,也是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图3是本发明硅胶柱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主视图,图3是图2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是所示的导管连接转换装置,其由转换装置主体3、硅胶柱4、挤压护帽6和鲁尔接头1组成,鲁尔接头1设置在转换装置主体3上端,转换装置主体3下部设有下端敞口的挤压腔,挤压腔与鲁尔接头1间设有连通口2,硅胶柱4安装在挤压腔内,硅胶柱4中心设有引流管通孔8,挤压护帽6经螺纹安装在转换装置主体3下端,挤压护帽6下端内设有挤压凸起5,挤压凸起5中心设有引流管通孔7。引流管10与体外引流装置连接时,将引流管10连接端经挤压凸起中心的引流管通孔7、硅胶柱中心的引流管通孔8、连通口2插入,与鲁尔接头连通。再将挤压护帽在转换装置主体上拧紧,挤压护帽下端的挤压凸起挤压硅胶柱发生形变,将引流管10夹紧。最后用转换装置主体上端的鲁尔接头与体外引流装置相互连接,引流管10与体外引流装置间的连接简单,连接牢固,可以避免漏液、交叉感染。从图2、图3中可以看出,硅胶柱4轴向上开有侧槽9,连接时挤压护帽挤压硅胶柱发生形变朝向一个方向受力,引流管与硅胶柱摩擦力大,连接更牢固,引流管受力均匀,不会发生因局部受力过大而不通的情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大正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大正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2744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护杆装置
- 下一篇:一种治疗脾胃虚寒的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