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耐受30g/l丁醇的突变菌株嗜酸小球及其应用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110025676.2 申请日: 2011-01-24
公开(公告)号: CN102181380A 公开(公告)日: 2011-09-14
发明(设计)人: 苏海锋;杨登峰 申请(专利权)人: 广西科学院
主分类号: C12N1/20 分类号: C12N1/20;C12N15/74;C12N15/01;C12P7/16;C12R1/01;C12R1/145
代理公司: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50123 代理人: 康海燕
地址: 广西壮族自治区*** 国省代码: 广西;45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耐受 30 丁醇 突变 菌株 小球 及其 应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株嗜酸小球菌Pediococcus acidilactici N-30耐高浓度丁醇的突变菌株Pediococcus acidilactici N-30。

背景技术

当今世界,由于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的不断减少,人们寻找可替代的能源越来越重要。生物质能源是最具有发展潜力的可替代能源之一,而丁醇被称为第二代生物质能源,在作为化工原料,具有广泛的用途,是最具有商业前景的产品,因此丁醇发酵自从上世纪60年代以来一直受到重视。

clostridium.beijerinckiiNCIMB 8052发酵产丁醇后期,由于丁醇分子的极性性质,其与clostridium. beijerinckii NCIMB 8052的细胞膜相互作用,抑制了clostridium.beijerinckiiNCIMB 8052的跨膜运输系统及其酶活而导致细胞溶解,正由于丁醇的这种毒性严重抑制了发酵的顺利进行。因此导致发酵总溶剂量得不到提高,丁醇产量更是不足。因此筛选能够耐丁醇的菌株,然后利用转基因技术将此菌株的耐丁醇基因转到clostridium.beijerinckiiNCIMB 8052中,以提高其耐丁醇能力,从而提高产丁醇量,这是目前生物质能源丁醇的发展方向之一。

生物质能源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应尽量提高总溶剂的含量及丁醇含量。由于国际上专利的制约,在我们这方面的研究相对落后。目前,使发酵微生物能够耐受高浓度的丁醇,从而使发酵能够继续进行,最终提高丁醇的产量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嗜酸小球菌Pediococcus acidilactici耐受30g/l丁醇的突变菌株及其应用。

一种耐受30g/l丁醇的突变菌株,其分类命名为Pediococcus acidilacticiN-30,该菌株已于2010年8月25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登记号为CCTCC NO:M2010208。

该菌株可利用转基因技术将此菌株的耐丁醇基因转到clostridium.beijerinckiiNCIMB 8052中,以提高clostridium.beijerinckiiNCIMB 8052的耐丁醇能力,从而提高产丁醇量,这是目前生物质能源丁醇的热点方向。

上述菌株的制备方法如下:

(1)原始菌株活化:原始菌株:clostridium.beijerinckiiNCIMB 8052(购自英国国家工业和海洋细菌保藏中心)和Pediococcus acidilactici(购自美国国家菌种保藏中心ATCC)。将clostridium.beijerinckiiNCIMB 8052和Pediococcus acidilactici转接到38g/l的灭菌后的Difco 液体梭菌培养基上,于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连续转接3次,pH值自然。

(2)原始菌株增殖培养基及增值培养: 将活化好的clostridium.beijerinckiiNCIMB 8052和Pediococcus acidilactici接到38g/l的液体Difco 梭菌培养基上,于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pH值自然。

(3)接种前原始菌株培养:将100ml三角瓶的38g/l的Difco液体梭菌培养基用121℃的高压蒸汽灭菌20分钟后,过夜以除去液体中的氧气,然后将三角瓶中的液体培养基于无菌工作台中分装到15ml的高压蒸汽灭菌后的15ml青霉素瓶中,每瓶分装12ml,共3瓶。然后将clostridium.beijerinckiiNCIMB 8052和Pediococcus acidilactici接种在过夜的Difco液体梭菌培养基中,pH值自然,于37℃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整个培养过程保持厌氧状态,待OD为1.06±0.05时,停止培养。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科学院,未经广西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2567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