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内视镜配件组有效
申请号: | 201110020471.5 | 申请日: | 2011-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787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发明(设计)人: | 陈松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医电鼎众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23/24 | 分类号: | G02B23/24 |
代理公司: | 广东国欣律师事务所 44221 | 代理人: | 李文 |
地址: | 中国台湾桃园县龟***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视镜 配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内视镜配件组,该配件组内的各构件能够快速并准确地完成定位。
背景技术
如图5所示,为一种现有的内视镜配件组40,主要包括有一中空管体41、一定位环43以及一套筒状侧视组件45,透过加装该侧视组件45于该中空管体41,即可进行侧向拍摄。其中,该中空管体41的外壁面具有连续的螺纹411,且其第一开口413处设置有光学拍摄镜头以及发光组件(图中未示),而缆线(图中未示)自其第二开口415穿出;定位环43的内壁面具有螺纹;侧视组件45的内壁面亦具有螺纹,且其侧壁具有透光孔451,该侧视组件45内倾斜地容设有一全反射镜,对应该透光孔451,用以将侧边影像反射至中空管体41内的拍摄镜头。
由于现有的侧视内视镜结构40,透过螺套于该中空管体41上的定位环43与侧视组件45,同时移动并分别反方向地螺合于中空管体41的螺纹411,以相互抵紧进而将侧视组件45定位于中空管体41上,因此,组装定位略显不便,并且,由于前述二组件每次相互抵紧的位置无法准确固定,导致侧视组件45与中空管体41的第一开口413之间距离太近时,光学拍摄镜头的可视区域过小,太远时,又容易因螺接不稳固而使侧视组件45脱离中空管体41,纵使在中空管体41上做标记,使侧视组件45与中空管体41的第一开口413之间的距离固定,仍然存在有需同时移动定位环43与侧视组件45才能完成定位的操作不便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准确、快速且方便定位的内视镜配件组。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内视镜配件组,主要包括有一中空管体、一螺套于中空管体的定位环,以及一螺套于中空管体的套筒。其中,该中空管体的外壁面具有一第一螺纹段、一第二螺纹段以及衔接该第一与第二螺纹段且不具螺纹的中间段;该定位环的内壁面具有螺合于该中空管体第二螺纹段的螺纹段,且该定位环可借由与该中空管体的螺接关系沿该中空管体轴向移动;而该套筒具有一开口,且其内壁面具有一螺纹段,其长度小于该中空管体中间段且可螺合于该中空管体第一螺纹段。组装时,该套筒的螺纹段可通过该中空管体的第一螺纹段,而位于该中空管体的中间段,之后使该套筒的螺纹段顶抵于第一螺纹段相对于该中间段的端缘,再利用定位环推抵该套筒,以固定该套筒于该中空管体上。借此,本发明的内视镜配件组的套筒每次皆可准确定位于中空管体上,且进行定位时仅需迫使定位环推抵套筒,因此可方便又快速地完成定位。
另外,本发明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内视镜配件组中,该套筒的螺纹段与该套筒开口间隔地设置。为此,该套筒能够快速地螺套于该中空管体。
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为的内视镜配件组中,该中空管体具有一开口以及一身部,该第一螺纹段自该开口朝该身部延伸,而该第二螺纹段位于该身部。
另外,该中空管体的第二螺纹段反向于该开口方向的端缘位置可具有一挡缘,借以挡止该定位环朝该第二螺纹段后侧方向位移,而脱离该中空管体。
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为的内视镜配件组中,该中空管体中间段的外径小于该中空管体第一与第二螺纹段的外径,即该中空管体中间段的一表面低于该中空管体第一与第二螺纹段的一表面。为此,该定位环可于该中间段滑移。
有关本发明所提供的内视镜配件组的详细构造及其特征,以下将列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在可使本发明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能够简单实施本发明实施例的范围内进行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立体分解图,显示依据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所为的内视镜配件组;
图2为图1的纵向剖视图,显示该较佳实施例的内视镜配件组中,套筒螺纹段与套筒开口间隔设置的状态;
图3为一纵向剖视图,显示该较佳实施例内视镜配件组中,套筒螺纹段位于中空管体的中间段的状态;以及
图4为一纵向剖视图,显示该较佳实施例内视镜配件组中,定位环推抵套筒的状样。
图5为一种现有的内视镜配件组的立体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简单说明本发明配合实施例所采用的附图内容,说明如下:
首先请参照图1至图2,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内视镜配件组1,主要包括有一中空管体10、一定位环20、以及一套筒3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医电鼎众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医电鼎众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2047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