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控制神经突起分支位点的装置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110006206.1 | 申请日: | 2011-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86103B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蒋兴宇;邢仕歌;刘文文;袁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
主分类号: | C12M3/00 | 分类号: | C12M3/00;C12N5/079 |
代理公司: | 北京泛华伟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0 | 代理人: | 刘丹妮 |
地址: | 10019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控制 神经 突起 分支 装置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1.一种可控制神经突起分支位点的装置,包括:
(1)用于神经细胞黏附和生长的基底,其包含:
第一条带单元:所述单元含有平行排列的一条或多条直线型第一条带, 其长度为1~3厘米,宽度为2~10微米,彼此之间的间距为20-100微米;
至少一组第二条带单元:所述单元含有与第一条带单元中的第一条带相 交但不重合的第二条带,包括一条中间条带,以及位于所述中间条带左侧和 /或右侧的一条或多条侧条带,并且该侧条带与中间条带不相交;第二条带的 长度为1~3厘米,宽度为100~500微米,并且该中间条带和侧条带的最接近 部分的间距为500微米~2厘米;
所述基底的第一条带和第二条带上分别含有促进神经细胞黏附的物质, 所述物质独立地选自层粘连蛋白、纤维结合蛋白、多聚赖氨酸和/或其他促进 神经细胞黏附的物质中的一种或多种;
(2)紧密贴附于所述基底上的印章:
其贴附表面具有至少一个凹槽单元,所述单元包括一条中间凹槽和位于 所述中间凹槽左侧和/或右侧的一条或多条侧凹槽,该侧凹槽与中间凹槽不相 交,并且中间凹槽和侧凹槽与基底上第二条带中的中间条带和侧条带分别完 全相对应吻合;该中间凹槽和侧凹槽的一个或两个槽端处连接了与相应凹槽 相通的孔道,从而可以使神经细胞从印章上的孔道进入并黏附于所述基底上 的第二条带上,所述印章由聚二甲基硅氧烷制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二条带单元的中间条带为 直线型中间条带,所述侧条带为折线型侧条带,该折线型侧条带的中间段与 该直线型中间条带不相交,其它段分别向远离该直线型中间条带的方向倾 斜;所述印章上与第二条带的中间条带相对应吻合的中间凹槽为直线型中间 凹槽,和第二条带的侧条带相对应吻合的侧凹槽为折线型侧凹槽,该折线型 侧凹槽的中间段和直线型中间凹槽不相交,其它段分别向远离该直线型中间 凹槽的方向倾斜。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条带的长度为2厘米; 宽度为5微米;彼此之间的间距为50~100微米。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二条带的长度 为1.5~2厘米;宽度为200~300微米;
所述中间条带和侧条带的最接近部分的间距为500微米~1厘米。
5.一种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装置的制备方法,包括:
(1)制备第一印章:
选取适合材料制成一个印章作为第一印章,使该第一印章表面具有多条 平行排列的直线型凸带,其长度为1~3厘米,宽度为2~10微米,并且凸带 的间距为20-100微米;
(2)制备第二印章:
选取适合材料制成一个印章作为第二印章,使该第二印章的表面具有至 少一组凹槽单元,其包括一条中间凹槽和位于该中间凹槽左侧和/或右侧的一 条或多条侧凹槽,该侧凹槽与中间凹槽不相交,该中间凹槽和侧凹槽的长度 为1~3厘米,宽度为100~500微米,并且该中间凹槽和侧凹槽的最接近部分 的间距为500微米-2厘米;此外,该中间凹槽和侧凹槽的一个或两个槽端处 连接了与相应凹槽相通的孔道通向该印章外;
(3)制备基底:
选取适合培养神经细胞的基底,所述基底是细胞培养皿中或玻璃的表 面,将第一印章具有凸带的面上蘸上含有促进神经细胞黏附物质的溶液并干 燥,再将其表面朝下置于该基底上,5~10分钟后揭去该印章,该第一印章 上促进神经细胞黏附物质即转移到基底表面形成第一条带;
将步骤(2)中制备的第二印章表面朝下紧密贴附于上述具有第一条带 的基底上,使该第二印章上的中间凹槽和侧凹槽与基底上的第一条带相交不 重合;将所述含有促进神经细胞黏附物质的溶液通入第二印章上与凹槽相通 的孔道,使促进神经细胞黏附的物质在所述基底上形成第二条带;所述第一 印章和第二印章由聚二甲基硅氧烷制成。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在所述方法的步骤(1)中, 所述第一印章表面的直线型凸带的长度为2厘米;宽度为5微米;彼此之间 的间距为50-100微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未经国家纳米科学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06206.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