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壁钢围堰的下放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005205.5 | 申请日: | 2011-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944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15 |
发明(设计)人: | 罗超云;吴聪;谭立心;罗平生;文洁平;李嘉明;李北平;陈秀;杨勇;宋玲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长大公路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9/04 | 分类号: | E02D19/04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南锋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28 | 代理人: | 李永庆 |
地址: | 511431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壁钢 围堰 下放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桥梁工程、码头工程、水电建筑工程等土木工程深水基础的施工技术,尤其是一种应用于复杂水文条件下的桥梁工程深水基础的双壁钢围堰的下放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及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大跨度深水桥梁也得到飞速发展。大型桥梁的深水基础施工常采用无底双壁钢围堰的结构形式。无底双壁钢围堰具有较大的刚度和良好的稳定性,易于加工,用钢量小,经济效益明显,且有较好的防撞安全度。此种结构形式用途广泛:可作为桩基的钻孔承重平台;可作为承台、索塔等后续施工的围水结构;可作为承台砼施工的模板;可同时参与桩基基础受力;也可作为永久性的防撞设施。
此种结构型式的不足之处在于结构重量大,尺寸大,下放时间长,下放较为困难,尤其是在复杂水文条件下下放时受水流冲击及其他影响,下放精度难以保证。“三控”法成功解决了双壁钢围堰下放过程中遇到的以上困难。
传统钢围堰的施工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在水文条件较好的区域通常会采用选择方便下河和地质条件较好的场地进行底节和顶上几节的制作,再通过大型船舶配合运输或直接浮运至桥位处拉缆定位后拼装下放,此方法需要大量的大型运输及导向船舶、水上起重机械及水上拌合楼等设备,需要布设锚锭系统、建设码头、滑移系统便于钢围堰的加工、拼装、下水及固定、定位;另一种是水文条件较好的环境下采用高桩承台的大型桥梁基础,其钢围堰或钢套箱一般整体加工、运输到位后,采用大型浮吊直接吊装到位,此种情况下,钢围堰或钢套箱一般下放至河床面以上,钢围堰下放距离短、重量轻,工序较为简单,且容易调整精度,此方法最大的制约之处在于水文条件必须要满足要求,传统的双壁钢围堰的下放控制方法对双壁钢围堰的下放控制不够精确,不能满足在复杂水文条件下实现钢围堰下放的控制要求,因此,适用范围有限。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之不足,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分析快捷,定位可靠、控制精度高的双壁钢围堰的下放控制方法。该方法确保在任何水文条件下,尤其是复杂水文条件下无法使用大型船舶及水上起重机械等设备,只能依靠钢护筒及自身结构来抵抗强大的水流力及其他荷载,最终实现钢围堰或其他重物的长距离的精确下放到设计位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双壁钢围堰的下放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在双壁钢围堰的下放位置创建多个钢护筒构成的吊装平台,垂直放置多个钢护筒,并使多个钢护筒呈网状分布,用连杆将多个钢护筒固定成一个整体;
B、将全站仪设在吊装平台的中心部,并在钢护筒上设置上定位导向块,在双壁钢围堰的内壁上安装下定位导向块;在钢护筒上安装下放油压千斤顶,在每个下放油压千斤顶上安装油压传感器和行程传感器,并使每个油压传感器和行程传感器与计算机控制中心连接;
C、利用下放油压千斤顶通过钢绞线将双壁钢围堰吊起,在双壁钢围堰的顶部四周布置四个测量观测点;
D、启动下放油压千斤顶,开始下放双壁钢围堰,双壁钢围堰在入泥前,行程传感器和油压传感器依次将各吊点的行程信息和吊点荷载油压信息传给计算机控制中心;全站仪四个测量观测点对双壁钢围堰的平面位置和垂直位置进行测量并将姿态测量信息传给计算机控制中心;
E、计算机控制中心依据行程信息和吊点荷载油压信息、和姿态测量信息,对各吊点的下放油压千斤顶的荷载油压进行调控以调整双壁钢围堰的平面位置和垂直位置;
F、双壁钢围堰在入泥后,主要靠上定位导向块和下定位导向块对双壁钢围堰的平面位置和垂直位置进行定位;计算机控制中心依据行程信息和吊点荷载油压信息、和姿态测量信息发出指令,在双壁钢围堰下沉较快的一侧增大吊点的油压荷载,以暂停下放,而在另一侧进行吸泥,以减少下放的阻力,从而对双壁钢围堰进行辅助纠偏,双壁钢围堰下放到位后,下放工作完成。
所述步骤B中,上定位导向块是由弧形板和多个固定支撑构成,弧形板通过多个固定支撑固定在相临的三个钢护筒上。
所述步骤B中,下定位导向块分为下定位导向块Ⅰ和下定位导向块Ⅱ,下定位导向块Ⅰ有六个,其中作为吊点的下定位导向块Ⅰ有两个,其上与钢绞线的端部连接,下定位导向块Ⅱ设有四个,两个下定位导向块Ⅱ为一组,每组中的下定位导向块Ⅱ设在作为吊点的下定位导向块Ⅰ的两侧。
所述步骤B中,所述钢护筒的高度为10米,上定位导向块设在离钢护筒的筒顶5米的位置。
所述步骤A中,向钢护筒内填砂,填砂的高度设在离钢护筒的筒顶4米的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长大公路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省长大公路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0520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悬浮式增氧投饲两用机
- 下一篇:一种富硒桂鱼的养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