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流媒体传输方法与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110004680.0 | 申请日: | 2011-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947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李竹平;陈光亮;王芳;刘继年;孙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6 | 分类号: | H04L29/06;H04L12/56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信方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2 | 代理人: | 田红娟;龙洪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流媒体 传输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多媒体数据传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在多媒体实时传输过程进行分组大小适配的多媒体数据传输方法与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对音频、视频、字幕或动画等多媒体内容进行实时传送的流媒体传输技术应运而生。
流媒体服务器把音频、视频、字幕或动画等媒体内容打包为媒体流,媒体流以分组的形式在网络上进行实时连续传输,客户端不必等待媒体内容全部下载完毕,只需延迟几秒或十几秒就可以开始播放,媒体流边传输边播放直到媒体内容播放完毕或客户端中止操作。应用流媒体传输技术,可以显著缩短媒体播放等待时间、降低客户端缓存要求。
流媒体正面临跨网络或异构网络的新应用场景,相同媒体流要支持在不同网络提供服务。为了提升最终用户体验就需要提升媒体流的传输质量,在媒体流传输过程中进行传输适配,分组大小(PacketSize)适配就是一种传输适配措施。当分组大小适配底层传输链路状况时可取得最佳传输效率,把丢包率控制在中低程度,同时能提高带宽使用率不浪费有限的带宽资源,以此提供更好的服务质量,
目前IP(Internet Protocal,因特网协议)协议为实现分组大小适配使用分段与组装的方法,给每个IP数据分组也就是IP数据包分配一个惟一的标志符,包头部分还有与分段与组装相关的分段标记和位移。IP数据包在分段时,每一段需包含原有的标志符。但是为了提高效率并减轻路由器的负担,分段和重组通常由IP源端与目的端提供,路由器不进行IP层分段和重组。
IPv6(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因特网协议Version6)协议通过分段扩展包头包含一个分段偏移值、一个“更多段”标志和一个标识字段,用于源节点对长度超出源端和目的端间路径MTU(Maximum Transmission Unit,最大传输单元)的包进行分段。IPv6只允许源节点对包进行分段,简化了中间节点对包的处理。
综上所述,媒体流从源端输出时分组大小已经确定,在跨网络传输或者在异构网络传输时,路由器不能进行分组大小适配,所以无法取得最优传输效率。
本专利正是针对上述流媒体传输需求与问题而提出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流媒体传输方法和系统,以提高网络传输效率。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流媒体传输方法,该方法包括:
流媒体服务器发送媒体流,其中携带媒体分组大小适配信息;
媒体转发服务器接收所述媒体流,根据接收的媒体流中的媒体分组大小适配信息对所述媒体流进行分组大小适配处理;
所述媒体转发服务器转发所述分组大小适配处理后的媒体流。
进一步地,所述媒体分组大小适配信息包括适配范围信息、负载布局信息及适配负载信息;所述适配范围信息包括可供选择的分组大小对应的最大传输单元(MTU);所述负载布局信息包括每种分组大小对应的负载分组个数,以及每个负载分组的负载包头和负载数据定位信息;所述适配负载信息包括负载包头数据及数据长度。
进一步地,所述媒体流是加扰数据时,所述媒体分组大小适配信息还包括加解扰信息,用于为经过分组大小适配后的加扰数据提供解扰所需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媒体分组大小适配信息利用传输包头或数据部分携带。
进一步地,根据所述媒体分组大小适配信息进行分组大小适配处理包括:根据所述媒体分组大小适配信息同时结合底层传输链路状态,对要转发的媒体流进行分段或重组,完成适配处理。
进一步地,所述媒体转发服务器转发的媒体流中携带原媒体分组大小适配信息或更新的媒体分组大小适配信息;或所述媒体流中已过滤掉所述媒体分组大小适配信息。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流媒体传输系统,该系统包括流媒体服务器及媒体转发服务器,其中:
流媒体服务器,用于发送媒体流,其中携带媒体分组大小适配信息;
媒体转发服务器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媒体流;
适配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接收的媒体流中的媒体分组大小适配信息对所述媒体流进行分组大小适配处理;
转发模块,用于转发分组大小适配处理后的媒体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0468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二冲程自吸气旋转式发动机
- 下一篇:一种钢铁聚渣剂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