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消化污泥转储处理的方法及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10004560.0 | 申请日: | 2011-0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573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赵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峰 |
主分类号: | C02F11/02 | 分类号: | C02F1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73000 河南省南阳市***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消化 污泥 处理 方法 装置 | ||
1.一种消化污泥转储处理的方法及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是用泥水连通管把消化池的底部与污泥转储池连通,在压力作用下,使消化池中的沉积污泥能够通过泥水连通管转移到污泥转储池。泥水连通管上设有阀门,在消化池正常工作的情况下,阀门打开,消化池中累积的沉积污泥能够流向污泥转储池。污泥转储池的上部有取样检测管,可以检测污泥转储池中的污泥累积程度。在需要排放污泥的情况下,关闭泥水连通管上的阀门,通过污泥转储池底部的排泥管排放污泥。污泥转储池的上方连接着泥水静压管(井),保持与消化池的水压相当,泥水静压管(井)的顶部有消化气管,可排放消化气。污泥转储池可以是固定式的,也可以是活动式的,活动式的污泥转储池可断开可拆卸接头(法兰)后,进行外运处理。
该方法及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污泥消化处理设施之外连接至少一个污泥转储池,通过至少一道泥水连通管把消化池的底部与污泥转储池连通,污泥转储池为圆柱状或平面形状为多边形的装置,污泥转储池的顶板上设池体顶帽,污泥转储池顶板坡向池体顶帽,池体顶帽向上连接至少一道泥水静压管(井),泥水静压管(井)向上且顶部高于消化池上部液面,且顶部设消化气管向外排放,在污泥转储池底部设排泥管,池体顶帽的侧面有取样检测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化污泥转储处理的方法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污泥转储池由钢筋混凝土或钢材等适合的工程材料制造的,污泥转储池底板不高于消化池的池底,从消化池的底部引出至少一道泥水连通管与污泥转储池相连,泥水连通管上至少设置两个阀门,两个阀门之间有可拆卸接头或法兰,在两个阀门之间设有至少一道压力水管,压力水管上安装至少一个阀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所述的消化污泥转储处理的方法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泥水静压管(井)的下部不低于池体顶帽,顶部高于消化池的液面,顶部设有消化气管,消化气管可单独排放消化气,或者与消化池的集气装置连通;泥水静压管(井)可依附设在消化池的外壁,也可单独设置;泥水静压管(井)与池体顶帽之间设至少两个阀门,两个阀门之间设可拆卸接头(法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所述的消化污泥转储处理的方法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池体顶帽的侧面安装至少一道取样检测管,取样检测管上设有至少一个阀门,池体顶帽的上部与泥水静压管(井)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所述的消化污泥转储处理的方法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污泥转储池的中部或者泥水静压管(井)的中部至少设有一道泥水连通管,泥水连通管上至少有一个阀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所述的消化污泥转储处理的方法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污泥转储池下部的侧面或者底板部位设有至少一道排泥管,排泥管外排管道上设有至少一个阀门,排泥管连接至少一道压力水管,压力水管上设有至少一个阀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所述的消化污泥转储处理的方法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污泥转储池是活动式的,是将污泥转储池放置在可移动承托板上,可移动承托板设在支撑墙柱上,承托板与支撑墙柱之间可分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峰,未经赵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04560.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改进的单瓣调节止回阀
- 下一篇:奶牛温室圈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