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锁定、密封检查井井盖的压圈组合无效
申请号: | 201110004433.0 | 申请日: | 2011-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279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20 |
发明(设计)人: | 姜静怡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怡力市政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14 | 分类号: | E02D29/14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52106 | 代理人: | 刘安宁 |
地址: | 550004 贵州省***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锁定 密封 检查井 井盖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下构筑物,具体来说,涉及检查井,尤其涉及检查井的井盖。
背景技术
检查井盖存在着许多亟待改进的问题。例如井盖容易被盗,被车轮碾压后易产生跑、跳、响和翻滑的现象,四季温差材料变形、被重车碾压易损坏,井盖打不开、井盖不密封等等问题。上述这些问题在各大中小城市都出现过,例如广西桂林市仅2010年截至9月21日为止,市区范围内被盗的井盖就有120块之多(见桂林旅行网2010-09-22);山西阳泉市2009年全市共丢失、损坏下水道井盖、井箅365套,由此产生的更换、维护费用高达十几万元(见阳泉新闻网2010-01-21)。检查井井盖的丢失和损坏,极大地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成为城市管理的一大难题。为此,人们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来研制新型井盖,甚至是新型检查井。然而迄今为止,并没有能够彻底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问世。
目前,涉及检查井及其井盖的中国专利申请件多达上千件。多数专利技术是从结构和材质上改进检查井的井盖,但仍然不能彻底消除井盖的多种弊病。在中国专利文献中,涉及使用压圈固定井盖的申请件有200810052613.4号《整体式静音防盗井盖》和200820074308.0号《整体式静音防盗井盖》,这两个专利技术均有改进井盖现状的作用,但铸铁压圈的制造需要高能耗铸造工艺,产品材料成本高,弹簧卡圈和塑料楔环在汽车碾压时容易松动,并且也不能同时解决井盖的其他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容易、方便维护、价格相对便宜的锁定、密封检查井井盖的压圈组合,以同时解决井盖存在的上述诸多问题。
本发明的锁定、密封检查井井盖的压圈组合,包括一个环形压圈和一块密封板;压圈是使用高性能、高强度材料制成的,其外径大于井盖外径,内径小于井盖的外径,剖面为“-”形,或根据需要制成形;密封板是使用具有弹性的耐磨材料制成的,其中部有泄气销钉,密封板直径大于井盖直径2~7cm;密封板盖在井盖之上并遮盖吊孔,压圈压在密封板之上,用螺栓将压圈组合紧固在井座上。所述高性能、高强度材料是热固性聚合物基复合材料(DMC),或是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或是铸铁、铸钢、碳钢、合金钢、不锈钢、铝合金、铜合金等材料中的一种;所述具有弹性的耐磨材料是橡胶或塑料或橡塑材料或聚合物基复合材料。
上述压圈与井盖和井座之间填有密封垫。
上述泄气销钉是中心有泄气孔道的销钉,其一端有螺纹。
压圈组合的使用方法是将密封板水平地压在井盖的上面,将吊孔及井盖与井座之间的间隙封闭住,再将压圈压在密封板上,然后用螺栓穿过压圈组合,将其整体固定在井座上;压圈宽度的一部分压在井座上,压圈宽度的另一部分压在井盖上,压圈宽度的中部正对井盖与井座之间的逢隙。
发明人指出:当检查井不需要密封时,压圈组合可以不采用密封板,单独使用压圈就可以将井盖锁定在井座上。
发明人又指出:当井盖所承受的压力不大时,压圈组合可以不采用压圈,直接用螺栓穿过密封板也可以将井盖锁定在井座上。
本发明的压圈采用热固性聚合物基复合材料(DMC)时,制备方法是:按照预先的设计图制成模具,尤其注意模具的表面光滑度;按照热固性聚合物基复合材料(DMC)加工工艺的常规要求,将用纤维、树脂和填充料充分混合均匀的料团放入热压模具内,一次制得产品;采用金属材料时,按照金属制品的常规工艺制成。
本发明的密封板按照橡胶制品或塑料制品或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常规加工方法制造。
发明人指出,压圈与申请号200910102937.9《活动式检查井盖升降的校正方法》中的井盖隔离圈同时使用;压圈的截面形状为形时,压圈的下沿可以压住隔离圈固定卡子。
发明人还指出:井盖密封后,检查井的排气问题可采用专利申请号200910102935《检查井盖的密封与排气方法》和ZL200920215694.5《检查井盖排气活塞》两项专利技术来解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怡力市政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未经贵州怡力市政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0443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