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膜润滑油有效
| 申请号: | 201110002501.X | 申请日: | 2011-01-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411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04 | 
| 发明(设计)人: | 陈利秋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欧陆宝石化产品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10M161/00 | 分类号: | C10M161/00;C10N40/25;C10N30/12;C10N30/04;C10N30/06;C10N30/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纽乐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210 | 代理人: | 唐忠庆 | 
| 地址: | 102629 北京市大兴区北臧村镇***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润滑油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膜润滑油。
背景技术
润滑油在国民经济中被广泛地应用,有人将润滑油喻为维持机器正常运转的血液。在机械、动力工程等行业中,使用优质的润滑油是保证机器正常、高效、节能、安全运行的重要措施。随着生产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对润滑油的抗磨、减摩与极压性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为此润滑油中必须加入大量的抗磨、极压添加剂。
传统的抗磨、减摩添加剂主要为油溶性有机化合物和非油溶性固体润滑材料添加剂。其中油溶性有机化合物添加剂有:硫化烯烃、磷酸酯和氯化石蜡等,此外还有二烷基二硫化磷酸锌、环烷酸铅等有机金属化合物等。这类油溶性有机化合物虽然在其溶解度范围内可与润滑油混合从而改善其润滑性能,但是在高温、极压条件下,由于油溶性有机化合物在较高温度及压力下会分解,造成润滑油承载能力的降低;此外大量使用含硫、磷、氯等活性元素的抗磨、极压添加剂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与对人体产生伤害,磷含量过大还会对汽车尾气净化的三元催化系统造成损害。另一类固体润滑添加剂,如石墨、MoS2、WO2等虽然在高温、高压的摩擦表面还保持润滑效果,但是由于它们都是非油溶性固体物质,在固体颗粒较大时在润滑油中容易产生团聚、沉淀,结果反而使润滑性能变差。
目前,市场上一些国产或进口的润滑油添加剂,有一定的抗磨减摩效果,这些添加剂大多采用化学成膜原理,通过添加剂中特种化合物与金属表面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保护膜,将两个金属面隔开,达到阻止金属磨损和擦伤的目的。人们在使用过程发现,化学成膜对金属有一定的腐蚀作用,膜的稳定性和剪切强度较低,在短期效果明显,但长时间使用往往使发动机机体内积炭增多甚至使发动机部件腐蚀受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膜润滑油,防腐、防锈,有效清除积炭甚至除掉发动机原来的锈斑、延长润滑油的使用寿命,成本更低并有利于环保。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双膜润滑油,其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特性添加剂0.8-1.8、抗氧化剂1.7-3.4、清净剂1.3-4.2、分散剂1.0-2.5、粘度指数改进剂4.0-9.0、降凝剂0.3-0.8以及抗泡剂0.006-0.01,余量为基础油。
所述特性添加剂为氮硼酸脂类、氨基硫代酯、十八胺鲸鱼油衍生物、硼酸酯类高级脂肪酸、羟基酯类、咪唑啉衍生物、长链酯类、亚胺系化合物、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钼及其复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抗氧化剂二烷基硫代氨基甲酸锌和N-苯基-α-萘胺、烷基化二苯胺、噻二唑的衍生物中的一种或多种,其中二烷基硫代氨基甲酸锌和烷基化二苯胺的可复合使用,二者以不同的抗氧化作用机理相互配合共同抑制了润滑油的高温氧化,赋予该组合物优异的高温抗氧化性能,能使油品在从低温到高温都具备良好的抗氧防腐性能,也大大降低了油品中的磷含量。
所述清净剂为高碱值合成磺酸钙、高碱值硫化烷基酚钙、高碱值水杨酸钙及其复合清净剂中的一种或多种,不仅可以提高油品的高温清净性,而且还可以增强油品的抗氧化和抗磨损能力。
所述分散剂为硼化双烯基丁二酰亚胺、双丁二酰亚胺、高分子丁二酰亚胺,其中添加硼化双烯基丁二酰亚胺不仅能使油品保持良好的分散性能,使油品在衰败过程中产生的极性组分能够很好的分散在油品中,而不至于沉积,同时也能提高油品的抗磨性能和对橡胶材料的密封性能。
所述粘度指数改进剂为乙烯-丙烯共聚物(OPC)和聚甲基丙烯酸酯(PMA)复配粘度指数改进剂,可大大提高油品的粘温性能,也能保持其良好的低温流动性。
所述降凝剂为聚α-烯烃、苯乙烯富马酸酯共聚物。
所述抗泡剂为甲基硅油复合抗泡剂。
生产时,根据各个组分的重量百分比称量材料,将基础油加入反应釜内,升温至60-70摄氏度,投加各种添加剂,搅拌60-90分钟后,取样化验,将合格的产品进行过滤,灌装出库;对不合格的产品分析原因,补加基础油或添加剂,之后再次取样化验,合格后过滤,灌装出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欧陆宝石化产品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欧陆宝石化产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0250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