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碱回收锅炉溶解槽无效
申请号: | 201110001768.7 | 申请日: | 2011-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348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27 |
发明(设计)人: | 郭靖;李雷;刘刚;郑皓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凯比思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21C11/04 | 分类号: | D21C11/04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邓寅杰 |
地址: | 430074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回收 锅炉 溶解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浆造纸行业碱回收设备,尤其是碱回收锅炉溶解槽。
背景技术
由于碱回收锅炉的特殊性,溶解槽的设计就尤为重要。当温度高达上千度的熔融物流入溶解槽与稀白液或工厂用水进行混合溶解,形成绿液。在这种温差巨大的两种液体进行混合时要给予充分的搅拌才能避免发生巨大的爆炸产生。但是由于黑液燃烧的复杂性,熔融物性质的多变性。导致爆炸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
当爆炸连续性发生时就会对溶解槽及槽中搅拌器带来巨大的损伤,经常出现桶槽泄漏、搅拌器叶片脱落,密封泄露等情况。同时运行时间一长,在溜槽进口及各面墙壁上结垢的大块结晶体掉落同样也会砸伤搅拌器。而且一旦有一台损坏不能使用,就会导致溶解槽整体混合不均匀,影响绿液品质,爆炸更易发生。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安全可靠的碱回收锅炉溶解槽。
本发明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碱回收锅炉溶解槽,其包括槽体、数个搅拌装置,其不同之处在于:其槽体横截面呈8字型。
按以上方案,所述槽体侧壁分布有由内向外的凸出部,所述凸出部中安装有搅拌装置,搅拌装置的浆叶内缩至凸出部内或与槽体内壁齐平。
按以上方案,所述槽体最下部的绿液出口设在距槽体底部为槽体高度的10%-45%。
按以上方案,所述槽体顶部设置有熔融物进口,所述熔融物进口的两侧设置有与插入熔融物进口的熔融物溜槽相配置的喷淋装置。
按以上方案,所述槽体顶部设置有防爆装置。
对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1、槽体横截面呈8字型,该槽体断面设计充分考虑绿液在搅拌装置作用下的流动性,让稀白液与熔融物混合充分,搅拌均匀流畅、不留死角。
2、绿液出口设在距槽体底部一定高度位置,始终保持槽内一定液位,可以防止绿液被抽空时造成熔融物与槽底直接接触,损坏槽底。
3、为防止可能发生的大块熔融物落下砸坏旋转叶片,特将搅拌装置浆叶内缩至凸出部内或与槽体内壁齐平。
4、溶解槽顶部设计有防爆装置,正常状况下,在抽气风机的作用下槽内是微负压状态,一旦发生异常状况,当槽内正压达到一定值时,防爆装置自动打开,进行安全泄压。
5、槽体顶部设置有熔融物进口,所述熔融物进口的两侧设置有与插入熔融物进口的熔融物溜槽相配置的喷淋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种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种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一种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第一种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2的熔融物进口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6是熔融物进口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熔融物进口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第一种实施例碱回收锅炉溶解槽,其包括槽体1、数个搅拌装置,其槽体横截面呈8字型。
进一步的,槽体侧壁分布有由内向外的凸出部,所述凸出部中安装有搅拌装置4,搅拌装置4的浆叶内缩至凸出部内或与槽体1内壁齐平。
具体的,所述槽体最下部的绿液出口设在距槽体底部为槽体高度的10%-45%。
具体的,如图5-图8所示,槽体1的顶部设置有熔融物进口5,所述熔融物进口5的两侧设置有与插入熔融物进口5的熔融物溜槽相配置的喷淋装置6。
具体的,所述槽体顶部设置有防爆装置2。
如图3、图4所示,本发明第二种实施例碱回收锅炉溶解槽,其结构与第一种实施例基本相同,但第二种实施例碱回收锅炉溶解槽的俯视结构示意图中标注了搅拌装置在槽体上的安装角度a、b、c、d,各角度具体取值范围如下:
a:14°-25°,b:19°-30°,c:25°-37°,d:33°-42°。
本发明碱回收锅炉溶解槽具有结构设计合理、安全可靠、操作方便等优点。
一.设备用途和原理
溶解槽是一种带搅拌装置的金属槽体,置于炉膛下方靠后位置,用于溶解经炉膛燃烧后从熔物溜槽流出的熔融物。由于溶解槽体积较大,整体无法运输,通常采用现场开孔组焊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凯比思电力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凯比思电力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0176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提高桥梁索缆使用寿命的方法
- 下一篇:超低浴比三级叶轮泵染纱机